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莫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 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 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他的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化,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若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美育代宗教”说。
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三界革命论,目的在于“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 容和形式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 20 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是直接借鉴了西方的提法。
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人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是因为他借鉴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的思想。
B.“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化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朱光潜之前的一些中国美学家,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们还没有达到对西方美学有选择、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超越的进程。
B.文章指出中国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是一个“学西”“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其中主动借鉴占主导。
C.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突出肯定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
D.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的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固执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王国维与蔡元培都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性的学说主张。
C.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都做到了既借鉴西方美学思想,也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
根据要求写作。
在八月蓝天的见证下,我们共同来到了这里。我们充满新奇,满载希望,也在用心去融入这个地方。我想无论我们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过来,总会有那么一些事让我们难以忘怀,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铭刻在心里,或许还会有那么不经意间的温暖与感动让你备受鼓舞,重拾勇气。
请以“高中·印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以记叙为主,可间有抒情议论;不少于700字。
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补写出空缺部分。
(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中的“丁香”意象对后来的一些诗词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现代诗人戴望舒就在其《雨巷》中想象逢着一个丁香般的姑娘。这里的丁香已由“愁心”的借喻变成了饱含忧愁的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理想的化身。
(2)《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
(3)《沁园春• 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豪迈气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 ① 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玉梯:指玉楼,即华丽的楼阁;同时也是楼梯的美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所写的时间是春日的黄昏。诗人用以景托情的手法,从诗的主人公所见到的缺月、芭蕉、丁香等景物中,衬托出她的内心感情。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此连上句,把女子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和孤寂无聊的失望情态,写得巧妙逼真。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里克等已杀奚齐、悼子,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重耳谢。里克使迎夷吾于梁。夷吾欲往,吕省、郤芮曰:“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计非之秦,辅强国之威以入,恐危。”乃使郤芮厚赂秦,约曰:“即得入,请以晋河西之地与秦。”及遗里克书曰:“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秦缪公乃发兵送夷吾于晋,立为晋君,是为惠公。
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四月,周襄王使周公忌父会齐、秦大夫共礼晋惠公。惠公以重耳在外,畏里克为变,赐里克死。谓曰:“微里子寡人不得立。虽然,子亦杀二君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乃言为此!臣闻命矣。”遂伏剑而死。
惠公之立,倍秦地及里克,诛七舆大夫,国人不附。二年,周使召公过礼晋惠公,惠公礼倨,召公讥之。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缪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缪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公用虢射谋,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秦大怒,亦发兵伐晋。
六年春,秦缪公将兵伐晋。晋军败,获晋公以归。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郤之党为内应,杀怀公于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是岁郑伯亦卒。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A.卒与粟,自雍属绛 属:连续 B.欲诛之,其无辞乎? 辞:推辞
C.惠公礼倨,召公讥之 倨:傲慢 D.乃间令使谓秦缪公 间:暗中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是
A.诚得立,请遂封子于汾阳之邑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B.微里子寡人不得立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 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
D.亡郑厚晋,于晋得矣 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里克使迎夷吾于梁 嘉为先言于秦王
B.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D.秦缪公乃发兵送夷吾于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是中国古代一种对别人的称谓,敬辞,只用于男性,和“弟”的用法不一样。“弟”有时可以指女性,如“骊姬弟生悼子”。
B.“大夫”是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C.“寡人”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
D.“东道”指请客的主人或接待别人的人。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因郑国在秦国之东,甘愿做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或“东道主”。
5.下列选项中的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内犹有公子可立者而外求,难信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
B.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
C.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
D.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夷吾想回晋国继承君位,吕省、郤芮等人对此很怀疑,认为只有借助强国的力量回国,才不会有危险,因此夷吾派他们去贿赂秦国。
B.晋、秦两国曾先后发生饥荒,在应对危机的时候,两国国君都向自己臣子询问该怎样渡过饥荒。
C.晋国的虢射建议趁秦国饥荒攻打他们,理由是“之前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却没夺取晋国,如今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不可违背天意”。
D.晋国恩将仇报的行为激怒了秦国,秦国进攻晋国,晋国战败,惠公成为俘虏,不久就死了,他的儿子太子圉继位。
8.(1)秦缪公派兵送夷吾归国和惠公夷吾元年“倍秦地”一事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也有记载,相对应的文字为“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请翻译这句话。
(2)面对晋国和秦国的合围,郑国危在旦夕,“乃间令使谓秦缪公”并以“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的说辞成功说服秦缪公退兵。这说辞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表述总结得更为简洁:“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请翻译这句话。
9.《东周列国志》里说烛之武“须眉尽白,佝偻其身,蹒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无不含笑”,但就是这样一位须发尽白的老者,却在大兵压境之时,“夜缒而出”,独闯秦营,最终使秦国退兵。综合选文、课文与《东周列国志》里的这段文字,分析一下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