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春天万物复苏,面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就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人民日报 》2019年4月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春光,古人诗兴大发,吟咏盎然春意;今人却词语匮乏,只能简单感叹。

B.汉语表达上的优越性,不只体现在古诗词中,日常用语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C.网络语言既简化了语言,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D.称谓之争、古音讨论,反映出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以及吐故纳新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条分缕析地进行论述。

B.文章以“笑”的多样表达为例,阐明汉语表达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论述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网络语言只能风行一时。

D.结论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指出语言常用常新,需要咬文嚼字,更好地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陷入窘境,根本原因是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

B.不会运用精妙的修辞,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势必造成自己语言的贫乏。

C.直面内心感受,准确说出所思所想,追求表达的差异化,就能造就语言的经典。

D.善用语言可以更好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增进沟通,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1.B 2.C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A项,“今人却词语匮乏,只能简单感叹”错误,原文是“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哇’‘超赞’的简单感叹”,未说古人和今人。 C项,“网络语言既简化了语言,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蕴含着语言的力量”错误,缩小范围,原文是“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D项,“称谓之争、古音讨论,反映出语言生活的活跃和复杂,以及吐故纳新的必要”错误,原文是“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可见“称谓之争、古音讨论”不能反映出“吐故纳新的必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C项,“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论述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网络语言只能风行一时”错误,本文没有运用对比论证;“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说的是“很多时候”“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也没有标明“网络语言只能风行一时”。 故选C。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A项,“根本原因是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只是“影响”,没有说是“根本原因”。 B项,“不会运用精妙的修辞,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势必造成自己语言的贫乏”曲解文意,原文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不会运用精妙的修辞,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是“语言的贫乏”的表现,不是条件。 C项,“就能造就语言的经典”说法绝对,原文是“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到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有一件非常珍贵的画作,便表现出很强烈的占有欲望。朋友看他喜欢,便把这件画作以合适的价格转让给他。画作到手之后,他将其挂在书房里。但是,抬眼看这幅画时,便不再觉得如以前那样珍贵了。过了一段时间,更没有了曾经的那份欣赏与喜爱,便将其弃之脑后不管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文本给传承人“释义” 了几项内涵?请写出来。

近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非遗传承人“释义”研讨会上,针对老一辈非遗代表性“自然传人”逐渐逝去,而新一代传承人不断个体化、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冯骥才呼吁学界勇于承担,重新思考传承人的概念,帮助政府科学地保证文化的传承。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同聚一堂,就传承人的“释义”展开探讨。冯骥才表示,传承人是民间文化的主体,在时代转型时传承人对非遗的承上启下承担了重要责任。目前我国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就已超过3000人。他呼吁,学界要从科学的立场检验文化的现状,重新思考什么是传承人,因为传承人直接参与非遗的传承、沿袭,民间文化的保护主要还是传承人来保护,.所以要弄清传承人的价值、功能、认定标准和管理方式,不断提出科学的主张。

 

查看答案

从下列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扩写成一段意境优美的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引用一句诗词,不少于50字。

春风  细雨  落花  杨柳  燕子  小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末,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    ①    。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儿凉风,正和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    ②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的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3)《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