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晋侯、秦伯围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鲁国史官______所作,又名___________,亦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炼。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 ”呀!
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 ”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滴起一种压严、圣洁的感觉。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些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并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就足够了!
1.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 朝露沾我衣
2.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的感情。
3.本文语言优美,联想和想象也是一大特色,阅读第6自然段,把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画上“_______”,并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4.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5.“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简单地写一写。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唯:只有。
3.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吾不能早用子 B.子亦有不利焉
C.子犯请击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秦伯说,与郑人盟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