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请以“成长的痕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和套作。

 

【例文】 回望成长的痕迹 一次放假回家,母亲正好还在外面上工,于是我就到她打工的地方要钥匙。母亲打工的地方是在一个介于船和岸之间的地方,母亲要做的就是从货船上挑卸东西。每天母亲都会来来往往于这两边,行走在只有一尺宽、几米长的桥板上。河边堆积了许多垃圾,在烈日的烘烤下,散发着阵阵的恶臭,再加上四周没有风,这种恶心的感觉使我有点吃不消。 我用双手捂住鼻子,快速地向母亲的方向跑去,希望早点远离这龌龊、肮脏的地方。 我看到了母亲,可是却停下了脚步,这就是我的母亲啊!我的心跳在加速!母亲正在把船上的东西往岸上挑。我发现母亲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我真的不知道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母亲每挑完一趟,就会到记账的人那里领一根筷子,作为担数的计算,每一根才一块钱。因为负载过重而压成了月牙形的扁担,压在母亲的肩头,一个为了儿子在外能好好生活,安心学习,宁愿自己在这个地方吃苦受罪的我的母亲的肩头。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是我没有,我不想在这里让母亲看见我的眼泪。 不过,谢谢您,我亲爱的母亲,是你让我在回望成长的酸甜苦痛中找到了奋发的动力;谢谢您,我可敬的母亲,是您让我在抚摩人世沧桑中懂得了努力的方向。此刻,那模糊却又熟悉的身影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印在了我的心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话题作文的能力。话题作文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 【审题】 首先,抓住关键——痕迹;其次,明确限制——成长,即以成长为背景;再次,选材——自己经历的事件或其他人对自己的人生影响,也就是这个或这些人事给自己的启示、影响,对自己人生指导等。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写一个人或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成长过程为背景,紧扣“痕迹”,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它是前进的马达,是抚平你心灵褶皱的手掌。 【立意】 回望岁月的痕迹;难忘成长的痕迹;成长的痕迹之那一年、那个人;成长的烙印等等。 【结构】 标题切合题意《回望成长的痕迹》,记叙自己打母亲打工的地方拿钥匙的经历,自己嫌弃这个肮脏的地方,远远看到母亲,“母亲正在把船上的东西往岸上挑。我发现母亲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一瞬间对自己震撼很大,人的成长也许就是一瞬间懂事很多。最后强调对自己的影响“是你让我在回望成长的酸甜苦痛中找到了奋发的动力”“是您让我在抚摩人世沧桑中懂得了努力的方向”,这就是子女的奋斗动力吧。 【素材】 1.不知道为什么,我忘记了这个时候来这岸边的目的,静静地木讷地站立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母亲,心中的那股流泪的冲动越发的强烈。回望以前,每次放完假回校的时候,母亲都会从口袋中掏出许多褶皱的钱还有一些硬币塞给我,而我每次都会把那些“讨厌”的硬币悄悄地放在家里。 2.想着想着,一股热流顺着我的脸颊慢慢地流了下来。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剩下一个清晰的身影依旧在船与岸之间来回地走着。一下子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太对不起母亲了,太不了解母亲在家里的含辛茹苦了。想想自己对一角钱的鄙视,那不是在鄙视我可亲的母亲的劳动吗?母亲呀,请您原谅儿子的不懂事吧,原谅您的儿子在十七岁的生命书页上才真正地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艰辛,读懂了你的世界。您在用生命和青春为儿子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路,不计回报,不计得失,只求自己的儿子在外能有出息,学习成绩能好。而我?想想自己的可怜的成绩,我能保证完成她的期望吗? 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那些一角钱的硬币特别地碍眼,觉得那是身份低微的象征,是生活窘迫的暗示,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有落魄、失意的乞丐才会看重这一角钱的价值。每次买完东西,口袋里总是会有一些一角的硬币,每次我都是随意的弃置一边,不理不顾。久而久之,那些硬币越积越多,正如我对它的厌恶和鄙视一样,越来越觉得一角钱太碍眼。在学校里我从来不用,每次放月假时就把它们如数带回家。 4.母亲在长长的桥板上来回地挑着东西走着,没有发现我就站在岸边。她在那发着咯吱声的桥板上每走一步,伴随着她的轻微的哼声,桥板就会很有节奏地随之摆动,一上一下。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的汗珠,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的白发。这就是我的母亲,曾经年轻的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地老去,岁月的风刀在她的额头已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一刻才发现,在岁月的流逝中,母亲慢慢老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晋侯、秦伯围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查看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鲁国史官______所作,又名___________,亦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查看答案

山林之晨

雨,忽急忽缓、忽飘忽洒地下了一夜,终于在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悄然停了。就在这迷蒙的早晨,我信步踏上了家乡的小路。

四周满溢着泥土的芳香,混杂着草香、花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那些圆圆的、亮亮的露珠,像散落的珍珠,像满天的星斗,挂在树枝上和草叶上,闪闪烁炼。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      ”呀!

山林中的小歌唱家——小鸟,倏地一下,从一个树枝飞到另一个树枝上抖落了身上的颗颗“珍珠”,愉快地跳着、唱着那歌声,时而婉转,时而酣畅,使人为之陶醉。或许是因为“       ”的缘故吧,此时的山林愈发清幽了。

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诗、如画、如幻。山披着雾,雾笼着山,绿色透着白色,白色浸着绿色,如同挂着白霜的绿葡萄,又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山水画。

渐渐地,群山就像一个娇美的维吾尔族少女,揭开脸上白色的轻纱,脸颊飞起了一抹淡淡的红云,脱去白色的纱裙,换上了橘黄色的缀着珍珠的衣裙。那珍珠太小了,又太多了,有的地方是亮晶晶的一片,折射着一抹阳光闪动着美丽的光泽。我不由自主地注目凝望,看着看着,群山已悄然无声地穿上了深绿色的长裙,霞光围绕着她美丽的身躯,为她镀上一圈金色的光晕……

露珠也似乎惊诧于眼前的景色,悄悄地溜到别处游玩去了,地上留下了它们的痕迹,湿湿的,润润的。透过枝叶的间隙,霞光执拗地照在我的脸上身上。此时,山林上空的晨雾已不见了,而山林之中,却流动着烟波。薄薄的一层,长长的一缕,浓浓的一团,我似乎置身于仙境之中,不禁陶醉了。这时,一束阳光斜射着我的眼睛,我眯起眼来,望着这阳光的恩赐,心里滴起一种压严、圣洁的感觉。恍惚之中,我似乎也成了花丛中的一朵,草中的一株,群鸟中的一只,阳光中的一缕,我的灵魂飘起,似旷野的鸟儿在蓝天中翱翔,拍打着翅膀,在更深远的空中自由飞翔。

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哦,不!何必破坏这份属于山林的清些呢?只要深深地吸一口这新鲜的空气并在心里高喊一声“我爱你山林之晨”就足够了!

1.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鸟鸣山更幽  B.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C.道狭草木长  朝露沾我衣

2.作者在这迷蒙的早晨欣赏了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达了作者___的感情。

3.本文语言优美,联想和想象也是一大特色,阅读第6自然段,把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画上“_______”,并写一写这样表达的好处。

4.作者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山林之晨的景物,全文洋溢着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真情实感。 

5.“此时此刻,在这静寂的山林之中,我感慨不已。我想高歌,我想欢呼。”作者想说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简单地写一写。 

 

查看答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见:拜见。

B.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然而。

C.且君为晋君赐矣  尝:曾经。

D.阙秦以利晋,君图之  唯:只有。

3.下列各项中“子”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吾不能早用子 B.子亦有不利焉

C.子犯请击之 D.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4.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共其乏困

(2)焉用亡郑以陪邻

(3)秦伯说,与郑人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