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实迷途其未远②山原旷其盈视③化而为...

下列“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实迷途其未远②山原旷其盈视③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⑤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⑥其翼若垂天之云⑦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⑧秦王恐其破壁。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⑥/④/⑤⑧⑨/⑦/⑩//

C.①/②/③⑤⑥⑧⑨/④/⑦/⑩//

D.①/②/③⑥/④/⑤⑦⑧⑨/⑩/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汉语虚词包括代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①“其”,助词,无实义; ②“其”,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③“其”,指示代词,它的; ④“其”,连词,与后面一句里“其”连在一起,表选择,是……还是; ⑤“其”,代词,代大鹏; ⑥“其”,指示代词,它的; ⑦“其”,代词,代自己; ⑧“其”,代词,代蔺相如; ⑨“其”,代词,代他们; ⑩“其”,副词,一定; ⑪“其”,副词,表揣测,大概; ⑫“其”,副词,难道。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九万里而南为       

倚南窗寄傲            

险衅

B.我決起飞,抢榆         

门虽设常关            

风飘飘吹衣

C.徙于南冥也           

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二虫又何知

D.适莽苍,三餐而反       

南冥,天池也          

《齐谐》,志怪者也

 

查看答案

下面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②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③我決起而飞(決:疾速的样子)④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去,往)⑤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坳:凹陷不平)⑥《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⑦而后乃今培风(培:凭借)⑧朝菌不知晦朔(晦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第一天)⑨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指拐杖)⑩逮奉圣朝(逮:及,至)谁悲失路之人(失路:比喻不得志)夙遭闵凶(闵凶:不幸)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夭阏:阻拦)彩彻区明(彩:色彩)是以区区(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不能废远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A.①③⑤⑦⑨⑩⑬⑮ B.②③④⑥⑧⑫⑮⑯

C.②③④⑥⑦⑨⑪⑬ D.①②⑤⑨⑪⑫⑭⑮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的三个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有两种解释的一组是(      )

A.况臣孤苦,为尤甚  

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彭祖乃今以久

B.未有其修者       

童子何                              

不及大知

C.若属皆且所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                    

臣之进退,实狼狈

D.若夫天地之正      

化以归尽                          

因利便,宰割天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本句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并请结合语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门孔

余秋雨

⑴谢晋的儿子阿三还在世的时候,谢晋对我说:“你看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

⑵谢晋说的门孔,俗称“猫眼”,谁都知道是大门中央张望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小装置。但对阿三来说,这个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是一种永远的等待。因为爸爸每时每刻都可能会在那里出现,他不能漏掉第一时间。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看。双脚麻木了,脖子酸痛了,眼睛迷糊了,眉毛脱落了,他都没有撤退。

⑶有一次,谢晋与我长谈,说起在封闭的时代要在电影中加入一点人性的光亮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产生联想,说:“谢导,你就是阿三!”

⑷“什么?”他奇怪地看着我。

⑸我说:“你就像你家阿三,在关闭着的大门上找到一个孔,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除了睡觉、吃饭,你都没有放过。”

⑹他听了一震,目光炯炯地看着我,不说话。

⑺我又说:“你的门孔,也成了全国观众的门孔。不管什么时节,一个玻璃亮眼,大家从那里看到了很多风景,很多人性。你的优点也与阿三一样,那就是无休无止地坚持。”

⑻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想法,觉得拍电影是一个力气活,谢晋已经年迈,不必站在第一线上了,他可以从一个电影导演变成一个“电影导师”。有这个想法的,可能不止我一个人。

⑼有一次,他跨着大步走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不知怎么突然踉跄了。他想摆脱踉跄,挣扎了一下,谁知更是朝前一冲,被人扶住,脸色发青。这让人们突然想起他的皮夹克、红围巾所包裹着的年龄。不久后一次吃饭,我又委婉地说起了老话题。

⑽他知道月台上的踉跄被我们看到了,因此也知道我说这些话的原因。他朝我举起酒杯,我以为他要用干杯的方式来接受我的建议,没想到他对我说:“秋雨,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真正善饮的吗?我告诉你,第一,端杯稳;第二,双眉平;第三,下口深。”

⑾说着,他又稳又平又深地一连喝了好几杯。

⑿是在证明自己的酒量吗?不,我觉得其中似乎又包含着某种宣示。

⒀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但回到家,却是一个常人无法

想象的天地。他与夫人徐大雯女士生了四个小孩,脑子正常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谢衍。谢衍的两个弟弟就是老三和老四,都严重弱智,而姐姐的情况也不好。

⒁我们如果把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与谢晋的那么多电影联系在一起,真会产生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每天傍晚,他那高大而疲惫的身影一步步走回家门的图像,不能不让人一次次落泪。落泪,不是出于一种同情,而是为了一种伟大。

⒂一个错乱的精神漩涡,能够伸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吗?谢晋作出了回答。谢晋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我曾多次在他家里吃饭,他做得一手好菜,常常围着白围单、手握着锅铲招呼客人。客人可能是好莱坞明星、法国大导演、日本制作人,但最后谢晋总会搓搓手,通过翻译介绍自己两个儿子的特殊情况,然后隆重请出。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曾让我百脉俱开。在客人面前,弱智儿子的每一个笑容和动作,在谢晋看来就是人类最本原的可爱造型,因此满眼是欣赏的光彩。他把这种光彩,带给了整个门庭,也带给了所有的客人。

⒃他有时也会带着儿子出行。那次去浙江衢州,坐了一辆面包车,路上要好几个小时,阿四同行。坐在前排的谢晋过一会儿就要回过头来问:“阿四累不累?”“阿四好吗?”“阿四要不要睡一会儿?”……每次回头,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

⒄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家后代唯一的正常人,那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典雅君子,他的大儿子谢衍,竟先他而去。谢晋一直以为儿子是一般的病住院,完全不知道事情已经那么严重。眼前病床上,他唯一可以对话的儿子,已经不成样子。

⒅他像一尊突然被风干了的雕像,站在病床前,很久,很久。

⒆谢衍吃力地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添麻烦了!”

⒇他颤声地说:“我们治疗,孩子,不要紧,我们治疗……”

(21)从这天起,他天天都陪着夫人去医院。

(22)他老家的屋里,有我题写的四个字:“东山谢氏”。

(23)那是几年前的一天,他突然来到我家,要我写这几个字。他说,已经请几位老一代书法大家写过,希望能增加我写的一份。东山谢氏?好生了得!我看着他,抱歉地想,认识了他那么多年,也知道他是绍兴上虞人,却没有把他的姓氏与那个遥远而辉煌的门庭联系起来。

(24)他的远祖,是公元四世纪那位打了“淝水之战”的东晋宰相谢安。这仗,是和侄子谢玄一起打的。而谢玄的孙子,便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正因为这一切,我写“东山谢氏”这四个字时非常恭敬,一连写了好多幅,最后挑出一张,送去。

(25)谢家,竟然自东晋、南朝至今,就一直定居在东山脚下?别的不说,光那股积累了一千六百年的气,已经非比寻常。谢晋对此极为在意,却又不对外说。他在意的,是这山、这村、这屋、这姓、这气。但这一切都是秘密的,只是为了要我写字才说,说过一次再也不说。

(2009年1期《收获》,有删改)

1.根据文意,对第⑼--⑾段描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谢晋“踉跄”的脚步,“挣脱踉跄”的努力,“铁青”的脸色,都在表明他工作的辛苦,身体的羸弱。

B.谢晋“跨着的大步”、一直喜欢围着“红围巾”,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对生活的满怀热情。

C.谢晋知道他的“踉跄”的脚步透出他体力的不支,但他用足够的酒量向人们证明他的身体强健,依然可以战斗在第一线。

D.谢晋解说“真正善饮”,目的是想用行动证明自己身体硬朗,委婉拒绝了“我”的建议。

E.谢晋年龄和身体导致其脚步踉跄,但却努力地“又稳又平又深”干杯,让我们看到他对电影的挚爱和追求。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眼中的谢晋形象。

3.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以“门孔”为题的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