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还是拿硬笔书写,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今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人的重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全民“失写症”要高度重视 公开课上,老师讲到有些学生作文文句艰涩,想起“佶屈聱牙”一词,可怎么也想不起是哪几个汉字。于是老师问学生,一连问了数人,一个也写不出来。他只得老老实实向听课老师求教,某位听课老师发声:“上网查。”于是很快有人通过手机查出。原来是这几个字,怎么会忘了呢?老师和学生都显出一副懊恼的样子。 其实,也用不着特别懊恼,因为这不是一时的疏忽,而是全民“失写症”的表现,看着认识,提笔就忘,一不小心就写成了错字,别字,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何为“失写症”?失写症,本是指脑损害所引起原有的书写功能受损或丧失。真正的生理性的失写症患者不能以书写形式表达思想,它是由大脑的运动性书写中枢损害造成的,无关运动、言语或理解功能障碍。然而,现今由于人们过多在电脑上打字而缺少笔迹书写感和印痕感,对大脑的语言中枢难以产生刺激作用,从而产生“失写”的现象。这种“失写症”是一种暂时性障碍,不是生理性疾病,但是它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精神。汉字是一个个表意符号,是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民族之树汲取养分的根须。比如“清明”一词,文化人解释说“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原来,山无水少了情韵,水无山少了风骨;日无月少了温柔,月无日少了热烈。汉字里包蕴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如果我们对它提笔就忘,难免有数典忘祖之嫌,那是对传统文化的大不敬。 电脑越来越普及,键盘打字越来越广泛,许多人扔掉笔和纸,尽情享受现代化的便利,这无可指责,但是把蕴藏在汉字书写中的文化意义也一并丢掉,这就十分可惜了。当然科技无罪,不能为了守护传统而拒绝现代化。倒脏水连同孩子一起倒掉,那是愚蠢的;但是怕倒掉孩子而一直保留脏水,同样可笑。其实书写和打字并非水火不容,现代人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完全可以也应该保持书写的习惯,就像习惯用左手而不废弃右臂一样。 解决全民“失写症”刻不容缓。这里面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人们书写汉字的习惯,增强对汉字的认同感,从保护民族传统的高度认识汉字文化的意义。一个民族的灭亡,除了领土的丢失,民族文化的丢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像重视英语学习一样重视语文学习和汉字书写,那才是汉字应有的时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及要点:写作材料由两段组成,第一段主要讲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言外之意是书写很重要,要坚持书写。第二段主要写当下“键盘族”面对“失写症”的尴尬,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文技艺(文明)逐渐被冷落。该如何在传承传统文化技艺(文明)的同时,又能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不仅是命题者提出的主要问题,也应是考生立意时的主要思考方向。 立意角度: 1.社会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不是“提笔忘字”的借口。 2.加强书写、书法训练,传承华夏传统文化与文明刻不容缓。 3.“键盘族”面对“失写症”的尴尬,折射的是现代人的一种悲哀——传统人文的失落。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题干由两个自然段构成。第一自然段的重点是: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第二自然段讲“失写症”成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写作的重点就是加强传统文明与技艺的传承,不要让“提笔忘字”的“失写症”成为民族的悲哀。文体方面适合写成议论文,结构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大板块结构全篇。开头由一个课堂镜头引入:师生在书写“佶屈聱牙”的窘态,从而引出“何谓‘失写症’”的话题。然后探究“失写症”的内涵,归根结底是对母语系统的不重视,不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及相应的技能所致。接着,讲汉语文化的悠久文明和优越性、价值。最后,告诉大家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重视当前的“失写症”,多说母语,多写汉字,多练练书法,在实践中不断地运用和传承璀璨的华夏文明及其记忆。让书香浸润校园,让墨香流淌书房,让人生多一分文化的厚重和翩然的诗意。 素材积累: 1.面对数码时代的“失写症”,教育部建立了多所汉字书写特色学校,组织开展三届以“书写经典,传承文明”为主题的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2.针对键盘输入代替手写给现代人带来的“失写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做到了先觉、先行、先倡,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栏目定位,发起“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从而唤起国人的汉字情结,传播汉字文化,促进全民参与。 3. 2013年起,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要求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要开设专门的毛笔书法课。不过,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书法教育在一些地方并未落到实处。许多中小学的书法课每周开设一节,基本都是由美术老师或语文老师兼任,还经常被其他课程挤占,甚至被取消。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于书法也缺乏重视,只是停留在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学习,课下很少抽时间巩固练习,根本起不到提高的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

传统版画将画、刻、印的表现过程根据印刷技术的要求,分成不同工序,分门别类,参与其中的人安分守己,各司其职,从技艺程序上规范了行为——复制的目的制约了手段的发挥,理性的手段抑制了感性生的探索。即便是技艺高超、影响甚重的徽州版画,也始终不敢脱离图式范本,这也是印刷的本质所决定的,因而徽州版画的雕版高手所掌握的刀法技艺,很少能从共性承传升华到个性表现,稍有一些探索性变化,便会被行业认为不合法度,被观众认为不合习俗,理性对感性的制衡从始至终。而绘师必须严格按照文字框定的内容去表现,则是又一次现实 对想象的制衡,最后以精准饱满为追求的印刷结果彻底断绝了任何意外和可能,而恰恰是这些意外和可能孕育着创造的潜质。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运动时运动者体内的水代谢要远远高于不运动时的水代谢,______。运动过程中,当肌肉收缩时,物质和氧气的需求量以及代谢产生的废物会急剧增加,水在这些物质的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______?为了使摄入的水分充分参与身体代谢,运动时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如果是一般性的轻体力运动,白开水、蒸馏水、矿泉水都可以,一些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强口感,促进饮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______,最好选择运动型饮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身处逆境,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月”渲染离别时的凄惨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用“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的《锦瑟》中,诗人连用了两个典故,表现了一个物我混同的境界,并抒发了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无限怀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此诗为诗人临行前在饯别宴席上所作。此时正值贫民爆发起义,唐王朝与吐蕃,党项的关系也很紧张。②天外使:唐王朝往来吐蕃的使者。③殿前军:本指禁卫军,此处借指戍守松州的唐朝军队。④当垆:指卖酒者。⑤卓文君:汉代女子,曾亲自当垆卖酒,此处用卓文君喻指卖酒的女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点出“离席”,一个反诘句,有深重的感叹,也有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也就只好以旷达的态度处之的无奈。

B.颔联两句纵笔千里,气象阔大,非常简洁地写出了边界隐含的危机,饱含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C.颈联两句不但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造句极工整巧妙,且富有音韵之美。

D.尾联用卓文君的典故,赞美成都的美酒,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美好生活的向往。

2.本诗是模拟杜甫诗歌的风格所作,体现出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