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怀念乡村春节 冰客 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怀念乡村春节

冰客

①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②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那么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③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④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⑤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那么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⑥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别说串门了。

⑦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四期,有删改)

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

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

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1.内容上: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乡村春节的情景作铺垫;构成对比,突出对乡村春节的怀念赞赏之情; 2.场面描写,白描手法;写了乡村春节的欢乐场面,表现乡村淳朴的民风;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 3.对比:① “我”与城里人对燃放鞭炮的态度对比;② “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对比;③城里与乡下燃放鞭炮情形的对比;④城里人冷漠的人际关系与乡下邻里相亲的关系、淳朴民风的对比;⑤“我”对城里乏味的春节与对乡村春节热闹的春节不同态度的对比。 好处:通过对比,多方面表现城里与乡村春节的不同,突出我对乡村春节的怀念与对乡村邻里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情。 4.深刻意蕴:通过对城里和乡村春节氛围的不同描述,寻找一种失落的纯朴的和谐的传统节日文化。 情感取向:①对城里人春节放鞭炮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人春节单一枯燥生活的厌倦;②对城市沿袭已久过年方式的描写,表现了对城里冷漠的人际关系的鄙弃;③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情景的回忆,表现了对久违的欢乐春节的向往;④对童年时期乡村春节人们交往的描写,表现了对乡邻相亲、淳朴民风的赞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品结构,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然后看第二节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表现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何关系,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题。 内容上,先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由第一段的结尾“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和第二段的开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可知,第二段是描写城里春节时候燃放鞭炮的场面,“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那么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展现出城里人的“比拼”。 结构上,考生要分析这段内容与文章相关内容的关系,作为第二段,主要应是与下文的关联,第二段的结尾说“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下文就是描写乡村春节的情形,由此可知,第二段对城里春节的描写是为下文乡村春节的描写作铺垫,与乡村的春节形成对比,展现出作者对乡村春节的怀念。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对于表达特色的解答,要从选材、角度、艺术手法、修辞等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找到画线的句子,“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那么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这段画线的句子,写的是一个场景,这属于场面描写,展现的是乡村春节的情形;所写主要是面,也就是勾勒出欢乐的场面,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展现出乡村民风的淳朴。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艺术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要求,如本题“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然后理解“对比”的意思,再浏览文本,到文中找到对比的双方,分析对比的妙处。 所谓“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明情感。解答好本题的关键就是找好对比点,不能盲目、草率作答。从文中来看,第二段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城里人是“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那么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而“我”则是“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这里展现的是 “我”与城里人燃放鞭炮态度的对比、“我”不比拼的生活态度与城里人比拼的生活态度形成对比等;如同样是燃放鞭炮,第二段写城里过春节燃放鞭炮,第三段写乡下过春节燃放鞭炮,这二者形成对比;如城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乡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比;如“我”对城里春节和乡下春节的不同态度,这些都构成对比。至于对比的好处,考生可以从作者情感的表达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从题干的要求来看,本题要求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需要就全文进行认真的梳理,以各段的具体内容为基础,去探究文章中的作者情感取向。如文章一开始不惜笔墨写城里春节燃放鞭炮的情形,渲染城里人的“比拼”。作者对此的情感取向,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词语来把握,如本段中的“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所以,对城里人春节燃放鞭炮描写,表现作者对城里春节的“乏味”。以此类推,逐段梳理,就可以找出答案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

2.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辁。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那么近制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那么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令大臣罕有其。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复本官旋:不久 B.前驺者知之潜:秘密地

C.命吏归邸辇:乘车 D.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比:同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刘温叟“方正清介”的一组是

①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②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③公用不足那么以赃罚物充④视西舍封识宛然

⑤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⑥炳、烨并进士及第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刘温叟性情方正,聪慧过人。他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后来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

B.刘温叟唯才是举,公正无私。他负责科举时,有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十二个人都是有才华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物补充,温叟厌恶罚物之名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注官;朝廷免除他的儿子的过失作为厚恩,并将他提升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但它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闪烁着异彩。它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不但可以维系人的心态平衡,而且可以使人的感情沸腾、升华,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马斯洛语)。荀子早就提出音乐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强烈情感特征。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就像让·保尔说的:“因为有了你,幽闭的心儿相互呼应起来;因为有了你,在荒漠中遥遥相隔的声音连接了起来。”同时,因为声波的谐振片能调节生物内部的平衡机制和促进新陈代谢,巴洛克时期音乐中的慢乐章,它每分钟六十拍的节律,正好和人的正常心跳一致,因此,常作为“维生素M(music音乐)”来维系人的生理、心理的平衡与和谐。美国在1934年成立了一家专门设计和制作各种场合所用的背景音乐和特种音乐的公司,叫“穆扎克”,它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十七个国家的几十万用户中去。听了这些音乐,秘书的打字错误可以降低百分之四十,而用于超级市场的音乐可以挽留顾客在店内多留三分钟……

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特别是青年人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所以我们得用一只“招风耳朵”来听它。有时,它以高度刺激(撕裂的吼声、震耳欲聋的电声、重低音)与高度单调(单一强拍的重复)相结合的高度自由、高度宣泄的摇滚乐出现;有时则沉醉于轻声唏嘘、低语回荡的“情调音乐”。这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原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在这里找到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本我。

现代音乐由于它的实验性与超前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属于未来的。一方面,它表现了被异化了的现代人的孤独、无助的精神境界,同时反映了音源无限扩大后的光怪陆离、斑斓多彩的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既然有如此“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就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收。多元文化的“交叉感染”,“轻”“重”音乐之间的鸿沟已非泾渭分明,势不两立,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补充的了。“超级天才指挥”普列文一面身兼三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一面却在洛杉矶的夜总会里组织了一个爵士乐队。他说:“我唯一的原则是不论演员们做什么,只要他们不亵渎音乐就行。”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将爵士乐融入交响乐之中,创作了轰动乐坛的《蓝色狂想曲》,使他成为“爵士阵营和正统音乐之间的一个纽带”。法国作曲家米约的创作深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在他创作的芭蕾舞曲《世界的创造》中只用了一个十七件乐器的爵士乐队;至于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干脆被称作“法国的——爵士的”,在他的《剧场音乐》《钢琴协奏曲》《维特勃斯克》和《交响颂歌》中,爵士乐几乎成了他的“母语”……

世界真奇妙,音乐有多好。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来听音乐吧!

   (摘自陈钢《三只耳朵听音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音乐是属于过去的音乐,作为一种健康、明朗的感情符号,始终在历史的长河中恒久不衰,闪烁异彩。

B.流行音乐是属于现代的音乐,它随着时尚风向不断变换,时而震耳欲聋,时而低语回荡,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C.现代音乐是属于未来的音乐,这种说法如从其实验性与超前性而言,是可以的,它

呈现出一个崭新的音响世界。

D.让我们竖起三只耳朵听音乐,就是要从古典、流行、现代音乐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音乐的美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表现真善美的古典音乐,能使心与心之间彼此关照沟通,这一点,得到了让·保尔很形象的解释。

B.“穆扎克”通过人造卫星将音乐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中,用户听了这些音乐,都收到了预期效果。

C.摇滚乐与“情调音乐”风格迥异,是现代人的心理节律的两个极致,也是对人类“原

始本体”的追寻和回归。

D.现代音乐“全信息”与“多功能”的音乐输出,要求我们应该有同样“立体声”“多声道”的耳朵来接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斯洛所谓古典音乐能使人达到感情的“高峰体验”,与荀子所谓音乐“入人也深”的特征相契合。

B.如果人的生理、心理失衡,最好是听听古典音乐,尤其是听听巴洛克时期的慢节奏音乐将大有益处。

C.爵士乐在美国“现代音乐之父”科普兰的早期作品中,几乎成了“母语”,说明爵士乐是其最擅长的表现手段。

D.普列文、格什温、米约与科普兰等音乐家的创作实践,表明了不同音乐之间可以走向相互渗透与补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可以作为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多读书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①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③少读如果彻底,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④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