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角儿 黄建东 庆和班班主蔡魁,在小城绝对称得上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角儿

黄建东

庆和班班主蔡魁,在小城绝对称得上是个角儿。

蔡魁很小就随庆和班走南闯北,唱、念、做、打,样样功夫俱佳,且扮相极好,唇红齿白,活脱脱一个赵云传世,出道不久,便有“活赵云”之美誉。老班主病逝后,年不过三十便挑起了重担。也是机缘巧合,那年,庆和班辗转来到小城,恰逢小城首富浩然茶庄的老板周复古为其父举办六十寿诞,蔡魁一出《长坂坡》,一亮相便技惊四座,一夜间,庆和班红遍小城。

之后由周复古出面延请庆和班在小城多逗留些日子,没想到,这一留,庆和班就在小城扎下了根。

在蔡魁的眼里,周复古爱戏,更懂戏,两人经常在一块儿聊戏、品茗,高兴了还会对上几句,让蔡魁颇感惊讶的是,周复古的“老生”角色表演得竟也字正腔圆,很见功夫。那一年元宵节,原定在祥和戏院公演全本折子戏《将相和》,可就在两天前,饰演蔺相如的老生在出城办事途中,被一伙悍匪误杀。演出广告早已张贴出去,救场如救火,周复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和蔡魁的配合可谓天衣无缝,小城再次沸腾,这下算是挽救了庆和班。自此后,蔡魁视周复古为恩人,两人遂成生死之交。后来周复古还把自己一个远房表妹介绍给蔡魁,两人又搭上了一层亲戚关系。

转眼已至民国二十六年的年底,日本人占领了小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许多人没有了听书看戏的雅致,庆和班的日子举步维艰,蔡魁眼瞅着支撑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周复古再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兄弟,听我的,咱哥俩就照着小林太君的意思,再合唱一出《将相和》,你的庆和班也就起死回生了。”

小林纯一郎,小城驻军中佐,是个中国通,一心想把小城打造成“大东亚共荣”的典范。《将相和》这出戏突出一个“和”字,只有“和”了,一切才会顺。小林纯一郎被此起彼伏的地下组织搞得焦头烂额,还是维持会会长周复古为他出了这个主意,到时候再请上一些报社记者大肆宣扬一番,表面上看绝对是一个太平世界。可此事遭到了蔡魁的抵制。小林纯一郎恼怒异常,却又冲动不得,他知道,蔡魁毕竟是个角儿,在小城地区影响很大,只有请蔡魁出场,那演出的效果才会达到,否则……于是周复古主动请缨,前来说服蔡魁。

“兄弟,我知道你不愿意,可如今这世道,生存才是最主要的,一旦惹怒了皇军……”周复古发现蔡魁依旧不为所动,遂换了一种口气,“兄弟,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雪儿和壮儿着想吧,万一他们……”雪儿、壮儿是他的亲人,周复古的话触到了蔡魁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他不能不低头。

“你别说了,我同意唱。”

“这就对了嘛。”周复古如释重负,他虽然看到了蔡魁眼中闪亮的东西,却佯装不知,上前想要握住蔡魁的双手,以示亲热,却被蔡魁闪开了,不禁有点尴尬。自从周复古投靠了日本人,蔡魁便不愿再与其为伍,两人关系日渐冷落。此时周复古笑了笑也并不在意。

当晚,蔡魁就将此次演出告知了庆和班的全体成员,据说那一晚,班子里的灯一直亮着……

毕竟是角儿,蔡魁有自己的准则,那就是要对得起每一位观众,哪怕这样的演出,心里是万分抵触的。

蔡魁简直将廉颇演活了。

“廉颇闻言,暗思忖,良言打动懵懂人,我赵邦列国称千乘,将相不和难挡强秦,我好比井底之蛙多愚蠢,不识大体狭隘胸襟,老夫若不将错认,怎见满朝文武臣!”

高潮处,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伸手相扶,正所谓将相和。然而就在“蔺相如”伸手的时候,“廉颇”却一跃而起,手中的一把匕首刺进了“蔺相如”的前胸。“啊!”周复古大叫一声。“你……”

“对不起,你对我的恩情是私义,而我杀你,却……”这个时候,枪响了,蔡魁身中数枪,“却是公义。”蔡魁的身子重重地压在周复古的身上。

小林纯一郎血洗了庆和班,却不见雪儿和壮儿的身影,庆和班上所有演员的子女都找不到了。有人说蔡魁事先做了安排,也有人说是地下抗日组织将他们秘密转移了,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数年后,庆和班复生了,班主虽说岁数不大,但身板做派颇有老班主蔡魁的神韵,分明又是一个角儿……

(《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删节)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对主人公庆和班班主蔡魁的身份、演技以及他与周复古的关系做了简要介绍,为小说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小城民风淳朴,居民待人诚恳,让蔡魁的庆和班在小城扎根,而蔡魁与周复古的角色身份和关系的变化,是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重要因素。

C.小说中写周复古为庆和班“救场”,使得庆和班绝处逢生,可见周复古也曾是一个急人所困,侠肝义胆的义士,后来给日本人当走狗,定是日本人逼迫所致。

D.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手法,主要人物蔡魁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尤其是细节刻画更是逼真出色。

2.小说中的蔡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分析。

3.蔡魁刺杀周复古完全可以在平时甚至暗中进行,但作者偏偏把这个情节安排在舞台上。这样设计情节有什么好处?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1.A 2.①技艺超群。唱、念、做、打,样样功夫俱佳,出道不久,便有“活赵云”之美誉。年不过三十便挑起了重担,当了班主。②深爱家人。为保护雪儿和壮儿,被迫答应与周复古演《将相和》。③有智慧,懂得轻重缓急,明白进退之道。暂时答应演出,为保护自己和戏班其他成员的亲人赢得了机会和时间。④深明大义,英勇无畏。在民族大义面前抛却个人私谊,在舞台上亲手杀死汉奸周复古。 3.①从人物塑造角度看,这样安排,更有利于表现蔡魁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性格特点和无畏精神。他不偷偷摸摸做事,让周复古死得明明白白。也表明了蔡魁对小林纯一郎和周复古强迫自己为日本人演出的无耻行为的坚决反抗。②从主题角度看,这样安排,有让汉奸的悲惨下场得到公判和示众的意味,这样更能大快人心,有利于深化主题。③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看,把小说的矛盾冲突和人物的性格对立置于小说的高潮,放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中,出乎读者的意料,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起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 B项,“小城民风淳朴,居民待人诚恳,让蔡魁的庆和班在小城扎根”说法有误。文中只是说“之后由周复古出面延请庆和班在小城多逗留些日子,没想到,这一留,庆和班就在小城扎下了根”,选项说法于文无据。 C项,“后来给日本人当走狗,定是日本人逼迫所致”说法有误。文中只是写“周复古投靠了日本人”,并未说他是受日本人逼迫,选项属主观臆断。 D项,“主要人物蔡魁的刻画综合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法”说法有误。文中写蔡魁并未使用心理描写。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时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出文章情节;然后在具体情节中分析形象特点,分析时从人物身份、职业,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以及作者倾向和他人评价入手,准确全面的理解人物特点;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先明确蔡魁的角色,在文中,他是庆和班的班主,这是他的职业,从这个角度,文中对他的介绍是“蔡魁很小的时候就随着庆和班走南闯北,因其唱、念、做、打,功夫俱佳,且扮相极好,唇红齿白,活脱脱一个赵云传世,让台下一帮懂戏的票友如醉如痴”,可以看出他唱戏的技艺是高超的。面对亲人时,结合原文语句“‘兄弟,你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雪儿和壮儿着想吧,万一他们……’雪儿、壮儿是他的亲人,周复古的话触到了蔡魁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他不能不低头”可知,他爱自己的亲人。面对敌人时,他先答应演出,稳住敌人,“小林纯一郎血洗了庆和班,却不见雪儿和壮儿的身影,庆和班上所有演员的子女都找不到了”,表现出智慧的一面。面对民族大义和个人私义时,借演出除掉汉奸周复古,破坏日本人的阴谋,做出了正义的取舍。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探究情节安排的好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并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作品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情节安排、小说主题、人物塑造、阅读效果的角度,分析体会情节安排的好处;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小说中情节本身的作用:1、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有故事性,有趣味性;2、设置悬念,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埋下伏笔、作铺垫;3、出人意料,情理之中,与前面的某个情节相照应。对环境的作用:交代或暗示了社会环境。对人物的作用: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对主旨的作用:表现了或反映了什么主题。 本题可以从形象、主旨以及结尾的技巧等几个角度分析。“蔡魁在舞台上刺杀周复古”,这一情节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这样的结尾给人的震撼力更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形象上来看,蔡魁作为一个角,无论技艺、人品都令人敬佩,光明正大的刺杀汉奸,体现出人物的光明磊落,在日本人的面前刺杀,表现出蔡魁的立场及对日本人强迫自己演出的反抗,同时表现出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从小说主题上来看,在公众面前刺杀汉奸,悲壮、大快人心,从而深化文章主题。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地铁在叮咚声中关上门,车厢里的人挤作一团。手机不在手上,你开始默不作声地观察周围的人。这个符合审美的多看几眼;那个不敢恭维的就此作别。前方的小伙子满头大汗,大概是要迟到了。短短几站,你感觉自己已经观察过了车上各人的喜怒哀乐,他们却对你一无所知。

②别被这美好的感觉骗了——其实别人也一样在观察你,只是你没意识到而已。最近,耶鲁大学心理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对其他人的观察总是要多于其他人对他们的观察,仿佛他们在挤地铁或者在餐厅吃饭时,都是穿着隐形斗篷在看别人。

我看你,我看他,你们却不看我?

③研究者艾莉卡·布斯比等人做了六个实验来证明这“隐形斗篷错觉”的存在。他们先从网上招募被试,让他们在完成一个无关测试后回答一系列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你会多常观察自己周围的人”或“一个普通人会多常观察他周围的人?”这样的问题。结果表明,被试们倾向于认为自己会比一般人更常观察别人,而觉得随机某个人对自己的观察会较少。

④这种效应并不只存在于想象的场景当中。他们的另一个实验地点更加生活化——耶鲁大学一个大受欢迎的食堂门口。刚吃完饭的学生们被要求回忆自己刚结束的午餐,回答他们在多大程度上在观察别人,又在多大程度上感受到有人在观察自己。提交答卷之后,研究人员会给学生们发糖作为酬劳。

⑤结果显示,尽管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在对诸如餐桌这样的物体上投入的关注度没什么差别,但96%的被试认为自己在餐厅里看别人的次数要比别人看自己来得多。后续实验发现,哪怕这个“别人”不是某个陌生人而是自己的朋友,结果也是一致的。甚至,就算只有两个人共处一室,这种错觉也还是存在。

(上图):隐形斗篷错觉示意图。箭头的颜色从浅到深表示观察量从少到多。研究显示,被试(自己)相信他或她观察他人最多(路径a),他人观察自己最少(路径b),而他人之间的相互观察介于两者之间(路径c)。但自己和他人对非社交物体的观察大致等同(路径d、e、f)。

⑥更显尴尬的是,就算出现了两人目光相接的情形——你都看到对方在看你了——也还是只有24%的人相信这是有人观察自己被自己发现了,而剩下的76%都认为那应该是自己在偷偷观察别人然后被对方发现了。不得不说,这真是无药可救的谜之偏见。

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⑦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基洛维奇表示,隐形斗篷错觉体现了人类那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主义——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基洛维奇自己也发现过类似的偏见:当他让学生穿上图案令人尴尬的T恤时,他们会认为自己获得的关注变得高于平时(尽管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偏见叫做“聚光灯效应”。

⑧乍看之下,聚光灯效应与隐形斗篷错觉描述的心理似乎恰恰相反呀?但实际上,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在最后的实验中,布斯比等人召集被试两两会面,一人负责看对方,另一人负责被看。当被看的人穿上一件正面印有巨大人脸的长袖T恤时,他们会显著高估对方对T恤的关注,尽管对方其实不在乎他或她穿的是什么。然而,当评价对方对自己(这个人)的关注程度时,他们又会低估了对方。换言之,他们显眼的T恤触发了聚光灯效应,却没能让他们感到自己也引人注目起来——隐形斗篷错觉得以同时存在。

(上表):在目标穿着自己的衣服或实验室提供的特殊衣服这两种状况下,研究者调查了观察者观察、注意及想到目标(图a)或目标的衣服(图b)的频繁程度,以及目标认为对方投入这些关注的程度。评价通过一个7分量表进行,1表示从未关注,7表示很多关注。

⑨为什么这个错觉看起来如此稳固?研究者推测,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人们总是能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在观察别人,却很难捕捉到他人观察自己的目光,这加剧了偏见本身。

⑩在多数人的生活中,观察别人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察言观色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别人的行为及态度,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研究者指出,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获得了更多关于别人的信息,而非相反。这种“掌控世界”而不被世界掌控的感觉,可能给人带来了某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这可能成为人们愿意躲在隐形斗篷错觉中生活的动机之一。

现在,轮到你来选择了。我知道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停止观察别人的(因为这实在是有趣),那么,你会愿意沉浸在隐形斗篷错觉中获取一些虚无的掌控感,还是面对现实,接受观察你的人比你想象中多?——摘自果壳网,有删改

1.下列对“聚光灯效应”的相关信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对其他人的观察总是要多于其他人对他们自己的观察。

B.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总是很难捕捉到他人观察自己的目光,因而更加剧了偏见。

C.当自己出丑时总以为别人会注意到,但别人或许并不会像自己那样关注自己。

D.为了克服聚光灯效应,个人应该更多关注观察他人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及态度。

2.下列对材料信息、结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示意图和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的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和易懂,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B.文章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入实验者的调查,这样循序渐进,符合读者认知过程。

C.“每天坐地铁都在偷偷摸摸观察人家?别人也望着你呢”可作为本篇文章的标题。

D.文章的结尾以类似对话的方式引发了读者阅读思考,有利于文章表达写作目的。

3.段“现在,轮到你来选择了。”结合本文,谈谈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及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羲发明网罟的传说,最迟在战国时已经有了。《周易·系辞下》记载,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后代文献均无异议。有的古书没有直接说,实际上也肯定了伏羲发明网罟。《帝王世纪》书里说,伏羲氏“取牺牲以供庖厨”。《三皇本纪》书里说,伏羲氏“养牺牲以庖厨”。两书没有直接说伏羲发明网罟,但可以合理地推测,两书是承认伏羲发明网罟的。因为两处所说的牺牲一定是使用了网罟猎取来的,用石块、木棍围猎来的野兽不死也伤,不能够作为牺牲驯养。《尸子》书里说,伏羲“教人以猎”,实际也承认了伏羲发明网罟。与炎帝“教耕”一样,伏羲“教人以猎”,与发明新的生产工具相关联。炎帝“教耕”与发明耒耜相关联,是教人们学习使用耒耜耕作。伏羲“教人以猎”与发明网罟相关联,是教人们学习使用网罟捕鱼打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强调,“生存技术”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明网罟是早期人类社会“生存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渔猎收获,是原先使用石块、树枝无法相比的。

伏羲始画八卦,最迟也是战国时已有的说法。《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这一节文字的含义可作如下表述:古时伏羲氏治理天下,对大小远近的一切事物无不穷究。大的方面,他仰头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形象,俯首观察地面山川河流的状况。小的方面,他仔细观察鸟类的羽毛和兽类的皮毛的纹理,以及不同地区的水土分别适宜生长什么动物植物。他穷究远近一切事物。近自人类身体的耳、目、鼻、口等等,远到天地之间的雷、风、山、泽等等,都加以研究,取得了广博的知识。于是他开始画八卦,用八卦将各种知识贯通,以通晓宇宙万物的性质。又用八卦对事物进行归类和比较,进一步获知万物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吧,《离卦》的“离”字是附丽、附着的意思。《离卦》所体现的、要人们重视的就是事物间的附丽、附着关系。懂得了鱼虾附着在水中,鸟兽附着在山林,下水打鱼上山打猎,才能够得到鱼虾和鸟兽。伏羲作八卦就是发明了一种认识工具,用以认识宇宙的由来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从运用八卦认识事物的时候起,人类开始有了文化,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

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时间比至今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还要长久,这个过程在中国史前经历了大约一万年。三皇代表着这个漫长过程中对于开创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而三皇中的伏羲时代最早。伏羲文化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开端,伏羲是第一位中华人文始祖,值得我们永远崇敬。

(节选自刘宝才《伏羲文化小议》,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伏羲发明网罟的传说,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或直接,或间接,都以不同的表述承认了伏羲发明网罟。

B.《帝王世纪》和《三皇本纪》都对伏羲发明网罟和炎帝发明耒耜进行记述,由此可知,他们都是教人们学习使用新的生产工具,表现了生存技术的重要性。

C.《周易·系辞下》中对伏羲发明网罟的记载是比较权威的,后代文献对此均无异议,而且都有自己的记载。

D.较之使用石块、树枝,发明网罟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大大增加渔猎收获,是早期人类社会“生存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使用网罟猎取来的野兽不会受到伤害,可以作为牺牲驯养;而使用石块、木棍围猎来的野兽不死也伤,不能作为牺牲驯养。

B.《周易·系辞下》对伏羲始画八卦的说法,表现出伏羲在治理天下时,对大小远近的一切事物无不穷究的精神。

C.《离卦》的“离”字是附丽、附着的意思,说明当时人们从鱼虾、鸟兽附着的现象中,有了认识宇宙的由来和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能力。

D.人类社会从蒙昧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这段时间比至今整个人类文明社会的历史还要长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对早期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存技术”进行了分析,伏羲发明网罟便能体现这一点。

B.八卦是伏羲发明的一种认识工具,有了这种工具,人们便开始学会认识事物,开始有了文化,进而从蒙昧走向文明。

C.伏羲从大、小、远、近等方面对宇宙万物进行了归类与比较,并用八卦将各种知识贯通,对万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解读。

D.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三皇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三皇中最早的伏羲是第一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文化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作。

我一直相信我师父李雪健的一句话:演戏就像爬山,不要以为你爬上一座山就到了终点,只有你爬到下一座山,你才明白以前那座山只是起点而已。

——演员黄海波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图中文字:上图,“完了,我的血汗钱”;下图,“比原来多了好几千,多的捐出去,帮助更多人”。)

2018年2月3日中午,在上海的安徽籍农民工秦小亮去银行存钱,途中,1.76万元不幸被风吹散,部分路人“捡拾”不还,最后只找回了3700元。

随后,当地警方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会后,多名路人主动送回数千元,居委会、派出所及更多的好心人捐助了1万多元。

(1)依据图文内容,填空:

有人丢钱,有人________,有人还钱,有人________。在这个以“钱”为主题的连续剧中,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文内容,概括秦小亮的心理变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我不去想能否获得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吐露真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