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述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家人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较、分析能力。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客游》翻译: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 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相同点:从李诗“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看,诗人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从杜诗“家书抵万金”看,抵万金,写出了收到家书、知道家人消息时的高兴,两首诗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不同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的是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家中亲人的消息值得上万两黄金,表达了诗人眷恋家人的美好感情,“家书抵万金”引起了很多遭遇离乱的人的深深共鸣。“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这两句是说诗人想效仿古人,以求入朝为官却始终不能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由此可得二者异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

A全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吟酒、边斟酌诗句。

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树

杜濬

闻道三株树,峥嵘古至今。

松知秦历短, 柏感汉恩深。

用尽风霜力, 难移草木心

孤撑休抱恨, 苦楝亦成阴。

(注)①杜濬:明末清初诗人。明崇祯时为太学生,明亡后,不出仕。流寓金陵三十余年,家贫至不能举火。②三株树:隐士邱至山家有古柏一株,两松夹之。③草木心:出自唐张九龄《感遇》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苦楝:诗人家中所栽之树。

1.这首诗里的古树有着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你觉得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留住秋水   我看我   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  旧丰神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又驱春色   寻妙句   谁装谁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青松,挺直腰板迎接霜雪,张扬着不屈的个性。

翠竹,立稳脚跟咬定岩石,彰显着执著的情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