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郎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钢琴家的故事,介绍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人?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会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议论文。② 阅读下面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有时候,大家关注的比较多的是“我们”,如果把眼光转向“他们”,你能关注到哪个群体?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有怎样的表现?你和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你想为他们表达点什么?

请以“为他们     ”为题目,先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通顺,然后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

 

【例文】 不要按下成长的加速键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了当下中国家长公认的真理。家长们则天真地认为让孩子尽可能地早学、多学,将来便可成人中龙凤。培养孩子似乎像看电影,按下快进键,便可以越过成长的点滴,迅速看到孩子成熟。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中国家长为何要让孩子成长地快些?无外乎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深植于现代人心中急功近利的心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行业的成熟让人才不再稀缺,一些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让父母们心生焦虑,把孩子送进辅导班,花了辅导费似乎能买一份心安。再者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这十八年的光阴有些父母等不及。他们渴望儿女有出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培养孩子,又怎能急于求成? 人生最令人回味的莫过于一知半解却又充满好奇的孩提时光。然而,一旦成长被按下了加速键,孩子便没有时间留意春天的花开,夏天的蝉鸣,秋天清晨的露水以及冬日漫天的雪花。也许你会说长大后会有足够的时间,但那时或许你“杰出”的孩子已经失去了发现美的能力,忘记生命中充满了美好。失去了这份心境,再多的成就也难弥补内心的空洞。 快速成长并不意味着优秀。朗朗固然成功了,一些他快速成长中遗失的快乐,也许被他的成功所弥补,但是还有多少个没日没夜练着钢琴的孩子失去了童年也不曾为世界演奏,他们下了那么大的赌注却输得一场空。 快速的成长还意味着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缺失。当老师问道“月亮像什么”时,所有人回答 “像小小的船”,只因儿时背过的那篇课文。有人曾惊讶德国小学花一个月的时间学中国不到一周的知识,却不知他们让孩子去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形成对知识的渴求。这也是为何中国填鸭式教育下各领域高学识人才众多,却很少有人能有所突破,然而是那样的突破者真正引领着人类进步。 有些被按下成长加速键的孩子已成人,有些还在飞速“成长”,但那不是真正的成长。如果你正为人父母,如果你也按下了成长的加速键,那么请调回正常速度,当下春色正好,何不带你的孩子流连于鸟语花香? 为他们灌蓝天空 天空是充盈着幼蓝色的一一对我们而言可是天空的另一半却干涸得裂了个大缺口,灰黄而沙哑一一对于他们,那些生活在天空黯淡伤疤下的孩童。 八月十五,在叙利亚。惭愧地说,作为一名中秋佳节无法和家人团聚的战地记者,我急躁不耐地想寻找着些能挂入新闻的镜头。第一张照片黄沙叫嚣着吞噬这些因战争而颠沛流离、失去家园依托的黑皮肤孩童们,简陋恶劣的帐篷难以撑起这半边压抑灰暗的天幕。 黝黑的皮肤,仅仅够遮羞的衣物,身上爬遍的细碎伤痕,新旧杂陈,薄薄的一层皮覆盖在骨架上,好像一个随时会被骨头撑裂的人偶。他明明在战乱中生存,却像一只初入世界的小鹿,拥有一双好奇又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无畏的、探索的光芒。 他看着我脖子上挂的相机,对我说:“叔叔,可以为我们照一张相吗?”我望着他的眼睛,不由自主地点头,我想我是被他眼神中的单纯打动了。一个战地的孩子,怎么会拥有那么纯粹干净的目光?没有痛苦、没有绝望,一片安宁祥和。有一刹那间,我感觉他的眼神是属于我们这片蔚蓝色的天空之下的。 我跟着他进了身后破旧不堪的帐篷,看到了一群像他那样的孩子,和他有着一样的目光。他不是他,是他们。帐篷内散乱坐着的她、他、他们,一群年龄很小的孩子,相似的外貌,一样的目光望着我。灰暗的光线,他们的目光应该属于蓝色的天空下的,而不是那片充满离别、苦难的天空。 小男孩对我说:“可不可以为我们一家人照一张合影,拜托您了。”望着他们,我想起我们这里的孩子,相机唾手可得,对物资更是肆意浪费。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身边这些家人,所以我们一直想照一张全家福。”他们在苦难中还仍然持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令我触动。我按下我手中的快门,减轻我内心对他们的愧疚感。 他们的水资源有限,我的能力也不足以为他们所有人提供足够的水,所以我用我的相机记录下这一切,包括——一个将死的婴儿躺在小男孩的怀抱中,小男孩托起一碗泥汤,灌食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头顶的天空阴沉灰暗。 这些战后失去家园的孩子们,他们活在天空的伤疤里,他们的天空没有颜色,没有生机,但他们却懂得寻找颜色。而我们的天空蓝得晃眼,我们有和平,有家园,却不够珍惜。我们,他们,天空的这半边,天空的那半边,都该是蓝色的。我用我手中的摄影机,为他们灌蓝那半天空。我们是否也能省下水龙头里浪费掉的水,为他们,灌蓝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此题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立意。 具体过程: 提炼关键词:普通,迅速,成长,超一流,钢琴家,培养,成功,秘诀,热议,尽早、赶快,早学,多学,身心,健康,教育。 进一步 本次作文侧重学生思维的考查。材料以世界著名钢琴家郎朗父亲谈如何培养孩子开始,引出了观点,郎朗的父亲认为应该“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然后,引出四位家长的观点。无论是四位家长的观点,还是材料中朗朗父亲的观点,都是在探讨如何培养孩子走向成功。 1、郎朗的父亲: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更快一些——肯定快。 2、家长甲: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肯定快,从小开发孩子的兴趣、天赋。 3、家长乙:培养孩子不能求快,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人——否定“快”,认为“快”中的“严苛训练”,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郎朗的成功是个例,不具有普遍性。 4、家长丙: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像装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会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很杰出——以“梁启超”为例,否定“快”。 5、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认为梁启超的理念“过时”了,不足信。 分析材料会发现,朗朗的父亲,强调的是,竭尽个人的力量,促进孩子快速成长,并且培养出了“超一流水平”郎朗,他是已经成功的例子。家长甲站在郎朗父亲的一方,肯定快,从正向来说,从小开发孩子的兴趣、天赋,一家长的眼光避免孩子错过“成才”的机会;从负面影响来说,朗朗的例子为个例,盲目的强迫,是否会让孩子快乐?甚至违背孩子的兴趣,压迫孩子的童年,以“严苛训练”磨灭童真。家长乙反对的是“求快”“严苛训练”,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入手,是值得肯定的。而家长丙与乙一样,反对的是“猛进”。二人主张的并非是“慢”,而是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入手,顺应孩子的规律。在作文中学生应抛弃采取单一论证的方法单,应辨证的看待。单一论证其实是一种考试思维的躲避,忽视对论题的辩驳。 【立意】 1、欲速则不达; 2、赢在起跑线上; 3、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素材】 1、一段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行云流水的指法,背后有多少挥汗如雨、枯燥机械的练习。感人的乐曲、宏伟的作品、伟大的灵魂,往往都需要经历最为痛苦的历练。当我在聆听和阅读的时候,可否思考过背后伟大人物成长的历程,并在作品之外对人生产生更深刻的反思呢。 2、朗朗父亲的教育让我深受启发,父亲如山,严教如爱。朗朗成功的经历让人感叹勤奋的力量和家教的严格。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反思,80年代中国第一批钢琴热,为何只出现了朗朗一人,难道就没有第二人历经了如何巨大的磨练吗。我们也不得不反思,是否朗朗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和值得被复制。教育的目的、意义,是否只能靠不断地提前、加快、从严来实现。 3、严父之形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形式,似乎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已经成为了家教的榜样。不断地加快和赶早,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受教育者的现状呢。我想,一味求快求早不会是真正科学的做法,而只是一些家庭和家长的一厢情愿。而为孩子选择的理想,又是否真正符合社会未来的需要、孩子的兴趣志向,则完全是一种猜测。 4、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可算是中国启蒙教育成功的典范了,但没有后期持续的努力和真正治学的精神,早慧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我们今天的英语教育已经不断地尽早、赶快了,从小学提前到初中,再到幼儿园甚至到胎教,但我们今天还没能产生梁实秋、林语堂这样英语语言大师。今天,我们有让美国都感叹的扎实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学生已经提前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为什么我们却没有对应地产生更多影响人类的成就呢? 5、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似乎在前几日的阅读中找到了灵感。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出版的一套《西方名著入门》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神的论述:“教育的目标如果是传递现时的信息和灌输现时的做法,则这种教育必然会失败,因为现时的信息和做法正在逐渐过时”。长远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在填鸭式的教学中,一边忍受教学的痛苦,一边渴望着成功,而应该培训求知的能力和兴趣。“真正有效的教育是关于理解力的教育”,作者说,如果给年轻人一个建议,就是“随时准备好去做任何事”。所以,快学早学未必是真正的好事情,热爱知识、长久地发力,才能踏上真正的大师之路。 6、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曾经说过“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让孩子少承担一些未来的重负,并不是不负责任。但让他们体会到青春的快乐、健康的成长,也是不可牺牲的人生财富。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摄影界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无愧于父辈的教导,也无愧于自己的一生。我看这也是一种成功。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不要按下成长的加速键”这一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绍兴的大梦

①一早醒来,我竟是睡在绍兴城古老的风则江畔。推窗望去,那典雅浪漫的廊桥就在眼前,近得我有些恍惚:这真的是绍兴吗?真的是那个让我梦里千回的地方?

②昨日车子进城,我的心加速了跳动,路旁还看得见从前的那些古旧的砖瓦参差在高楼崛起的老街上,好似青苔白发,感觉绍兴的英魂永存。在熙攘的市中心,环绕的商铺之中,蓦然就先看见了那古老的轩亭碑!心头一紧,叫司机慢行。古碑虽然已显得有些矮小,但依然撞击着每个行人的眼睛:当年的秋瑾先烈就是在此断头。斑驳的轩亭碑啊,你永远都会记得,那个1907年7月15日,一个属于绍兴的女子,“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钉有铁镣,两手反缚,由山阴县署至轩亭口”。离轩亭口不远,便是秋瑾当年住过的和畅堂。我轻轻走进那座老式的院子,石板铺成的小天井,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与餐室毗连的耳房为秋瑾的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都是她用过的原物,书桌上还放着秋瑾当年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留下的遗墨。最让我心颤的是墙上挂着的秋瑾男装照片,巾(guó轩昂,风采动人。怀想1906年,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亲自主持大通学堂,开启民智,投身革命启蒙。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年轻的秋瑾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又嫁给了豪门富商,正可谓锦衣玉食,何以要抛去身家性命,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

③绍兴的“硬骨”中,除了秋瑾,更有一个魂灵,就诞生在那座立在新台门的周家祠堂。闪过一段亭台楼阁,远远就看见长长的围墙上如今竟画上了鲁迅的巨幅头像,没有上彩,木刻般的强烈效果。先生的头发短立着,手里夹着烟,那袅袅的烟丝顺着围墙好像飘到很远。

④“先生!”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就有些酸楚。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家祠堂的门前。

⑤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在周家祠堂后门外的小运河上,一艘旧旧的乌篷船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穿过一座座木的、石的小拱桥,驶向了鲁迅儿时的外婆家。

⑥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cāngsāng),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这些年中,我几乎“怕”谈到鲁迅,甚至怕写下“鲁迅”这两个字,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在中国,谁能说不知道鲁迅呢?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

⑦又见三味书屋。轻轻地,我不敢惊醒鲁迅当年上学的小桌,那上面有他亲手刻着的一个“早”字,桌面上有他那小小少年一丝不苟的眼睛。书屋的后面是百草园,当年的草木竟然被换成了一方玉米的青苗,只有那一截矮矮的土墙,还告诉我那里曾留存过少年鲁迅的手印。我不禁仰望苍天,正看见屋檐上密密的野草,它正在风里独自垂看着我等人间“过客”。

⑧出了周家的大门,前方一拐就是咸亨酒店。远远地看见一条街上忽然突兀地立着一个孔乙己的雕像。这个在鲁迅笔下一点儿尊严都没有的人,如今是真的找回了“尊严”。哑然之际立定再想,总不能立个“阿Q”或“祥林嫂”吧。

⑨说起来,绍兴的大梦里应该还有王羲之那青山绿水的兰亭,虽说梦里已千回,但是兰亭的古韵清雅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借着山影,走过吊桥和凉亭,身边正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与友人对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头上,天地静阔,等那千年的酒杯。我想象着当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情景,脑海里翻卷着羲之先生的笔墨豪情,品咂起他发出的那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和感慨,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

⑩怀想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走过历史的漫漫烽烟,古老的绍兴,你无论经历多少痛苦,却从未减损过高昂尊贵的容颜,因为你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第一圣部。

⑾春夜里,漫步在护城湖畔,浓浓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感觉自己也从那千年的大梦中走来。在这大梦里,曾浸透着秋瑾的血,飘游着鲁迅的魂,弥漫着王羲之的气脉。其实啊,在绍兴的怀抱里,还有多少古今英灵,深藏着他们尚未完成的春秋大梦!

(选自《新华文摘》。作者陈瑞琳)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词中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_连    巾guó________   风雨cāngsāng_____________    清流急_________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叙写了绍兴的人文景观,并加以联想、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内涵厚重的图画,情感浓烈,充满着对圣贤志士的敬仰之情。

B.作者面对秋瑾的男装照片,心灵震动,不禁为秋瑾出生官宦人家、后嫁给豪门富商、最终却抛去性命的人生历程而深深惋惜。

C.文章没有重点叙写如今的绍兴,一是因为绍兴的人文历史深深打动了作者,二是因为如今的绍兴已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

D.作者面对“鲁迅头像”“百草园”“咸亨酒店”,睹物思人,生发出些许感慨,其中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

E.“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中的“文缘”“情缘”指王羲之与“群贤”饮酒赏景、“畅叙幽情”、书写美文,思考人生的缘分。

3.文章第⑤段,作者插叙第一次游览周家祠堂的经历,有何作用?

4.第⑥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

5.从全文看,“绍兴的大梦”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 一轮明月寄托着李白浪漫的情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登高》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③ 邹忌经过冷静理智地分析,在齐王面前巧妙地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与“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最后邹忌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

④ 人们在比喻“柔”的思想教育时,常引用“春风化雨,点滴入土”的俗话和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⑤ 古代诗文中有些词语由于使用精当被广为采用,沿用至今,形成成语。如:《诗经·氓》中的“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⑥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出行工具与穿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⑦《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⑧《逍遥游》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描写大鹏起飞的壮观图景:“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写其声势之磅礴、飞之高、去之远。

⑨《国殇》是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歌,首先描绘了沙场战斗,这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 司马迁《鸿门宴》中“吾入关,________________,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________________,庄不得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①陆鸿渐:唐代著名隐士,名羽,皎然的好友。②皎然:僧人,本姓谢。③带郭:靠近外城。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陆鸿渐已经搬家,靠近外城,一条种满桑麻的小路可以通向他的新居。

B.颔联写作者来到陆鸿渐居处,看到了篱边盛开的菊花,交代了寻访陆鸿渐的季节。

C.由颈联可知,作者要寻找的人不在家,所以诗人想要离开,去西家打听情况。

D.全诗最后一句写出陆鸿渐常往山中,太阳西斜时才会归来,暗示了诗人寻人的结果。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陆鸿渐刻意搬家,离开喧闹之所,是因为俗务缠身无法摆脱。

B.“欲去问西家”表现出作者寻人不遇、探听无果后的失落和不舍的心情。

C.本诗看似未对陆羽着笔,但通过环境和侧面描写已经使其形象跃然纸上。

D.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不加雕饰,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3.下列诗句中菊花的象征义与本诗相同的一项是

A.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B.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

4.本诗与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在选材上相似,试比较两首诗所刻画的隐士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

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2.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能则

A.成名 B.一反三 C.国同庆 D.唯才是

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事则不

A.患难 B.人为善 C.欲取先 D.时俱进

4.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甲:且      乙:而 B.甲:则      乙:而

C.甲:且      乙:则 D.甲:则      乙:则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

B.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

C.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

D.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

6.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

7.文章结尾说:“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好处。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

 

查看答案

本学期,同学们认真阅读了长篇小说《红岩》,请大家从下列三道题中任选一个小题,完成微写作。不少于150字。

①假如用一个词(或字)来评价《红岩》,你会用那个词(或字)?请具体阐述理由。

②画外音,是来自画外的声音。它可以对画面背景、叙写对象、中心事件、人物心理直接描写。

请根据《红岩》内容,任选下面一幅图,为其配写画外音。

许云峰“应邀”参加宴会     小萝卜头放飞蝴蝶          绣红旗

③请你为以下《红岩》中的任意一位人物写一首小诗或抒情文字,抒发你对他(她)的情感。

江姐    成岗    甫志高    徐鹏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