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宗明义,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论点。先双重否定,后又设问,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B.在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用巧妙的引用、精当的比喻,说明了赂秦必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中心论点。
C.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数量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与战败的损失差不多。
D.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分别齐、燕、赵国的做法,证明了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作者认为燕、赵两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作者赞扬燕、赵两国“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但也批评燕国用荆轲刺秦之计,赵国错杀李牧这员良将。
D.作者认为如果六国不赂秦,就可以战胜秦国,不会灭亡。
下列对课文第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作者肯定了燕赵“用兵之效”,也点出了“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说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当初不这样做,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洎牧以谗诛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中的“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得而兄事之 B.素善留侯张良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