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回答表后的问题。 某高校对学生寒假返校后学习、生活情况调查...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回答表后的问题。

                           某高校对学生寒假返校后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请针对调查中该校学生寒假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每条不超过15个字。

 

①加强学习,别荒废了学业。②适度控制游戏时间。③养成按时吃早餐的习惯。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分析题,答题时要关注图标的表头和表中的数据,此题该表提供了四种情况:学生学习时间,游戏时间,吃早饭的情况,睡眠情况;该表有一定的迷惑性,提供了四种情况,却只须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从图表反馈的数字可以看出:其中学生时间少,游戏时间多,不按时吃早饭的情况突出;所以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普遍存在着”,排除并非普遍存在的“睡眠情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于6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感恩父母活动。一位高三的同学抱怨说:“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还要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劝说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晚清的          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改变。经学应该取精用宏,(     )。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的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          。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            ,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恢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经学学者应提出     ,而不是寻章摘句。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摧枯拉朽   凤毛麟角   故步自封   真知灼见

B.排山倒海   鹤立鸡群   安之若素   真知灼见

C.摧枯拉朽   鹤立鸡群   故步自封   远见卓识

D.排山倒海   凤毛麟角   安之若素   远见卓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B.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

C.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

D.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B.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使得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C.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D.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敏在(赤壁赋)中措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 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注),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并用,因此历代文职官吏也被称做“刀笔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边塞诗,诗题“从军行”是乐府旧题,此类诗作多写军队征旅作战相关之事。

B.首联前句写少年的神采光辉,“金紫”即“金印紫绶”;后句写其在边塞战场的风采。

C.领联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少年的形象,前句写其战功,后句写其突出重重包围。

D.颈联写出了边塞环境的荒凉,又写出少年有家难归的苦闷,表达出对征人的同情。

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延光,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粱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系之数月,稍为狱吏所护。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由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路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B.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C.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D.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麾下,原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指部下,也可用以敬称将帅。

C.用事,可以用来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指王淑妃专权。

D.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很有担当。唐明宗寻人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范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最终完成使命。

B.范延光具有谋略。唐明宗到达荥阳时,叛军作乱,范延光献计急速攻城,并请求作战,最后平定了汴州。

C.范延光善于劝讽。唐明宗问战马数量时,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触动了唐明宗,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

D.范延光不惧权势。遂凝兄弟恃宠自傲,大多数大臣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从容镇定地阻止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

(2)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