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曾出现了一名5岁小朋友的简历。这份简历长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曾出现了一名5岁小朋友的简历。这份简历长达15页,显示小朋友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年英文阅读量超过500本,钢琴、街舞、足球、围棋、游泳样样皆会、浮力、重力、密度、磁力等概念也不陌生,足迹更是遍布国内外诸多城市。这份5岁小朋友的“华丽”履历,让不少网友惊呼“受到了打击”,甚至有人感慨“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但也有人对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提出了异议。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如此早教? 一份简历,何以引发如此多关注?最直接的原因,大概是它颠覆了人们对于一个5岁孩子的既有认知。在大多数人印象中,5岁正是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儿童急走追黄蝶”的天真烂漫、“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无忧无虑,大概最符合我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虽然时代的书页翻转,今天的孩子在教育上起步更早、压力更大,对此我们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当一个5岁小朋友用一份厚厚的简历,展示他“不一般”的成长经历,即便这份简历是为了进入“名校”的敲门砖,还是难免让人心理上受到冲击。 有家长坦言,看到网上好的小孩简历,总忍不住要比较一番,如果比输了,那就要加大“拼娃”的力度;有家长后悔,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玩的时候,别人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乐器、上识字班了,“以后只会被人甩得越来越远”。从这个意义上说,“5岁小朋友简历”之所以引发持续讨论,还在于它让人联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现象,如“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少儿编程班忽然火热、低龄留学开始流行等。 在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家长们的努力和焦虑可以理解并需要关注。不过,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孩子的成长和树木一样,也有其自身规律。在符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并无不可。但拔苗种不出好庄稼,如果不顾实际一味加压,让孩子完成超越年龄的事情,那么我们一点一点加之于孩子的,可能不是锦绣上点缀的花朵,而是压垮骆驼的稻草。近些年来,“三岁孩子练舞扭到腰”“九岁孩子压力过大患上抑郁症”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令人警醒。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可能带来一时的领先,但若伤害了孩子持续奔跑的能力,又怎能算得上“为之计深远”? 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它更要教会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发展自我的能力。让教育回归本真,重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是当前很多执着于“拼娃”却“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以各种证书、特长来衡量孩子能力的教育者需要正视的命题。摒弃盲目从众、攀比心理,真正引导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持续学习的能力、探索未知的兴趣,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是更宝贵的财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时事评论类作文,首先要对材料做比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材料所述内容是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正如网友的评论,亦是有赞有弹,“这份5岁小朋友的‘华丽’履历,让不少网友惊呼‘受到了打击’,甚至有人感慨‘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但也有人对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提出了异议”,根据材料,有人认为这个孩子“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有人认为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而最终,好坏得失还是要看它是否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持久正向的影响。可以分别从正面和反面来衡量这件事,也可以从父母、孩子和网友的角度表达感悟和思考。 立意参考: 从赞成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从否定的角度分析,可立意为“过度教育为哪般”“超前教育损害的是孩子的身心成长”“对孩子的教育应量力而行”等;综合材料思考小孩教育,可立意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孩子的人生孩子自主”“拔苗种不出好‘庄稼’”“教育应给孩子快乐而不是负担”等。 素材:1.一份简历,何以引发如此多关注?最直接的原因,大概是它颠覆了人们对于一个5岁孩子的既有认知。在大多数人印象中,5岁正是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儿童急走追黄蝶”的天真烂漫、“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无忧无虑,大概最符合我们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虽然时代的书页翻转,今天的孩子在教育上起步更早、压力更大,对此我们都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但当一个5岁小朋友用一份厚厚的简历,展示他“不一般”的成长经历,即便这份简历是为了进入“名校”的敲门砖,还是难免让人心理上受到冲击。对于这样的教育,我们无法简单地给予“好”或“不好”的评价,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背景、兴趣、禀赋都不尽相同,适合什么样的教育也无法一概而论。正如网友的评论,亦是有赞有弹,有人认为这个孩子“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有人认为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而最终,好坏得失还是要看它是否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持久正向的影响。在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家长们的努力和焦虑可以理解并需要关注。 2.不过,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孩子的成长和树木一样,也有其自身规律。在符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兴趣培养、潜能挖掘,并无不可。但拔苗种不出好庄稼,如果不顾实际一味加压,让孩子完成超越年龄的事情,那么我们一点一点加之于孩子的,可能不是锦绣上点缀的花朵,而是压垮骆驼的稻草。 3.可是,在“不输在起跑线”的刺激下,很多家长都选择让孩子早学、多学,以便在同龄人中具有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家长们更多地考虑眼下自己孩子会不会落后,而非未来的长远发展:幼儿教育看6岁时进小学的识字量,小学看毕业后能否进好的初中,初中看中考是不是考进重点高中,高中看高考能否考进重点大学,进大学后则陷入迷茫。这样的教育方式,其实没有赢家,也偏离了教育育人的本质。5岁小男孩异于常人的经历,着实让人佩服,简历曝光后,无数的家长出现焦虑。 4.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虎妈蔡美儿,在她的严厉管教下,两个女儿最后都顺利地走进常青藤,实现了她对“成功”的定义。然而这种追求成功的教育方式真的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吗?恐怕大家都要反思。 5.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孩子都要经历完整的四个阶段,且不能“跳级”。根据他的理论,在孩子12岁才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思考解决问题。在此之前,孩子会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6.科学的早期教育的内容是顺应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而设计,应该是训练和引导,而不是知识学习。当然,要承认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天赋异禀,但孩子的身心发展总体具有一定规律性,家长最重要的还是保证孩子快乐、自足。 结构层次:开篇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深入分析“简历,何以引发如此多关注”的原因,联系现实,结合现实,分析早教的后果,有时代感,有现实意义,却也正中弊端,说理透彻。尾段提出建议,点明教育的实质和正确做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回答表后的问题。

                           某高校对学生寒假返校后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请针对调查中该校学生寒假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每条不超过15个字。

 

查看答案

某学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于6月4日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感恩父母活动。一位高三的同学抱怨说:“快要高考了,时间那么宝贵,为什么还要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请你用得体的话语劝说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9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晚清的          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改变。经学应该取精用宏,(     )。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的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          。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经学不能            ,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恢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经学学者应提出     ,而不是寻章摘句。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摧枯拉朽   凤毛麟角   故步自封   真知灼见

B.排山倒海   鹤立鸡群   安之若素   真知灼见

C.摧枯拉朽   鹤立鸡群   故步自封   远见卓识

D.排山倒海   凤毛麟角   安之若素   远见卓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B.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

C.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

D.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发掘经典自身意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B.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使得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C.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D.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破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敏在(赤壁赋)中措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 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张祜

少年金紫就光辉,直指边城虎翼飞。

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

黄云断塞寻鹰去,白草连天射雁归。

白首汉廷刀笔吏(注),丈夫功业本相依。

(注)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刀笔并用,因此历代文职官吏也被称做“刀笔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边塞诗,诗题“从军行”是乐府旧题,此类诗作多写军队征旅作战相关之事。

B.首联前句写少年的神采光辉,“金紫”即“金印紫绶”;后句写其在边塞战场的风采。

C.领联通过夸张手法突出了少年的形象,前句写其战功,后句写其突出重重包围。

D.颈联写出了边塞环境的荒凉,又写出少年有家难归的苦闷,表达出对征人的同情。

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