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文学总集。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念。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一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lO%,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教。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家集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等)的家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集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轴自娱”等,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

(摘编自《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

B.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

C.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

D.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

B.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

C.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

D.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

B.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

C.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

D.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然后审读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并进行比对。A项,“家集……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令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并不是说“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选项曲解文意。B项,“……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错误,文章第二段说的是“正是在家族整体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并没有说哪个更重要,故选项中“更为重要的是……”错误。D项,“……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错误,从文中来看,这些家族生活图景“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实际上反映的是对美好的耕读生活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和平。故选C。 2.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D项,“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错误,从文中来看,战乱对家集有影响,但并不能证明是“最重要原因”,相反根据前文江浙地区家集最多,可以判断应该还是文化氛围等是最重要原因。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只是说“科名累世的家族,会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但并没有说家集中就没有诗文的内容,或者诗文的内容就弱于其他家族,选项属于妄加猜测。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下面是其中的两个节目:

(1)诗朗诵:《蜀道难》    作者:李白表演:高一(6)班

(2)琵琶独奏:《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表演:高一(10)班

请你为主持人在两个节目间设计一段报幕词。(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琴

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中常听见的风声、雨声,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蓝天。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旷远。

2.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焚烧。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 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 人曰:‘杀不能鸣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 阴”。

B. “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C. “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D. 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后文用“座中泣下谁最多”的疑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2)(全国卷Ⅲ)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人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4)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琵琶曲由婉转流利,变得缓慢滞涩。

(5)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呈现了琵琶女弹琵琶的几种手法和弹奏的曲目。

(6)诗中生动描绘了琵琶女弹奏乐曲中旋律的变化,其中用“_______”描绘曲调的婉转悠扬;用“______________”比喻突然发出的乐声的雄壮激越;用“_____”比喻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于暂时停了下来。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 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 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