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填写。
(1)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历经艰辛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________》。
(2)我国被称为“一代词宗”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_____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6)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7)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______________》、马致远的《_____________》、白朴的《____________》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景物描写边塞悲凉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7)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时期的“话本”,也有不少明代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她的《往事》《寄小读者》等,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
C.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反对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文,提倡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D.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被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其中欧·亨利的代表作有《项链》《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楚辞》中收录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B.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这两篇作品都使用了一些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
C.《堂吉诃德》是意大利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省的。
D.世界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下列作品、作者、时代(国家)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 )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戏剧
C.《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老人与海》—海明威—德国—小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在后面紧跟着向同一方向行动叫跟。跟,可能步调一致,可能少走弯路,可能快速到达目标,也可能失去自我。世界上的许许多多的人或事大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