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即谢脁,南朝齐著名诗人,为李白所敬慕;谢脁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前两句中的“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点出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稀”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七、八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在这首诗中,诗人时而写自己的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之感。

(2)从炼字角度来说,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1)BE (2)①“摇”“滴”二字用得极好。②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了起来。③凉风吹来,江水摇动,云影也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这两个字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这些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1)B项“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错误, “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项,“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之感”分析有误,本诗表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抑郁之感,突出了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故选BE。 本题(2)考查理解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语言要抓住语言的特点、意义、效果来分析。 本诗为诗人登高抒怀之作。前两句写秋夜凉风之中,诗人独登西楼,月下遥望吴越,隐隐地透露出孤寂、抑郁、怅惘的心情,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三、四句变换角度写景:上句从俯视的角度,写江波摇动白云和城垣;下句从仰视的角度,写露珠仿佛自月中滴落。“摇”与“滴”二字使整个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这些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五,六句抒情,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引出最后两句的感怀。南朝齐著名诗人谢脁诗风清新秀逸,为李白所敬慕;谢脁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诗歌最后两句的“潜台词”是“我”与谢脁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与谢脁当年的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可见李白“长忆”谢脁,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这正是此诗的命意,在结尾处含蓄地点出,与开头的“独上”相呼应,令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沉痛地写出了女子没有什么过错,而男子行为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2)屈原在《离骚》中抒发自己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多次也决不后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东坡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曹操《短歌行》中作者借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建立统一大业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句,集中描写自己做官时的心情,强化了自己向往田园的情绪。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古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学校及科举考试等事。“试礼部”,即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乡试。

B.六经:儒家经典著作《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由孔子整理而成。

C.岭南:指中国五岭之南的地区,古为百越之地,宋以后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D.科目:隋唐时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如秀才、明经、明算、进士等;后沿用为科举的通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王主任在招商会上恳切地说:“欢迎各位投资山区建设,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B. 校庆前夕,联络办王老师收到一则校友发来的短信:“王老师您好,本人因身体欠安,不能及时赶回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C. 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D. 小张接到几个朋友来访的消息,高兴地回答:“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是(  )

①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将他摁倒,人赃俱获。

②95岁老红军栗元海溘然仙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被家人视为珍物。

③与作风问题一样,会风问题也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克服不良会风不可能倚马可待,整改会风没有休止符。

④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⑤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⑥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寒食雨二首(其二)[注]

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滚滚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注)元丰三年,苏轼到达贬所黄州,本诗作于元丰五年寒食节。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雨势凶猛,江水暴涨,仿佛要冲入诗人居所,营造出一种风雨飘摇水困居所的紧张氛围。

B.“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对仗工整,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表现出诗人在黄州迫于饥寒的窘境。

C.“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诗人直抒胸臆,既表达出远离君王无法为国尽忠效力的愁苦,也表达了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的悲愁。

D.末两句用典,诗人以阮籍穷途亡哭的典故表达身处困境无路可走的迷惘以及对春雨绵密的抱怨之情。

(2)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也作于元丰五年,与此诗同期,但在思想感情上却与本诗有很大差异,试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