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 宋之问①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注)①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与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迎立唐中宗,宋之问也因此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本诗即诗人被贬次年春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食,亦称为“禁烟节”“冷节”,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B.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北极”和“南溟”,前者实写皇上所处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C 2.①放逐之悲:诗人被贬遥远的南方,难免有悲情。②思乡之情:途中思念故园,内心无限悲伤。③伤春之痛:暮春将去,时光易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项,“……前者实写皇上所处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错误,“北极”和“南溟”,是虚写,不能视为“皇上的位置”和“逐臣将去之地”,只是借此说明被贬之遥远。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翻译:在被放逐的道路上碰到了寒食节,眼看今年的春天将要在愁苦中过去了。可怜我在长江边回首北望,却看不到在洛阳的亲朋故旧。箸望着北极星,我思念君王,而自身却将被放逐到遥远的南海之滨。啊!我思念着北方的故园,那的柳条还刚刚抽绿呢!《途中寒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作者在被贬路途中,正时寒食节,又在阳春三月年,提笔写给好友的。该诗前两句写寒食景象,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后两句直接抒情,抒发失去家园之痛。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对君主的惦念。首联点地点时:“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马上”二字说明正在贬谪途中,“寒食”、“暮春”点明时节环境,中间以“愁中”二字相衔接,托出了处于环境中心的人物形象。“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遥觎洛阳城,诗人思念着温暖的家园,思念着亲人和友人。可怜长路漫漫、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与亲人相见。“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遥北极的天空,诗人仿佛看到了庄严巍峨的皇宫。“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在思念中,在远望中,诗人心灵的眼睛仿佛越过了千山万水,飞回了那令他肠断的故园。故园门前那翠绿的杨柳,柳条轻拂,似在等待着他的归来。诗中以柳条代指折柳送别的亲人,以“日夜柳条新”比喻故园的亲人在日日夜夜盼望诗人归来。这一联通过诗人想象中的故园情景,以物喻人,借景抒情,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与亲人的两地相思之情,给人以余味不尽的感觉,尤为缠绵悱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泰山太守薛悌命为督邮。郡督军与悌争论,悌而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惊起止之。后去吏,避地济南。建安十八年,太祖召为丞相军议掾,后为历城侯徽文学,转为相。徽遭太祖丧,不哀,反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黄初中,为堂阳长,以选为平原王傅。王即尊位,是为明帝。以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迁陈留太守。犊民酉牧,年七十余,有至行,举为计曹掾;帝嘉之,特除郎中以显焉。迁侍中,犹领太史令。崇华殿灾。诏问隆:“此何咎?于礼,宁有祈禳之义乎?”隆对曰:“夫灾变之发,皆所以明孝诫也,惟率礼修德,可以胜之。”迁光禄勋。帝愈增崇宫殿,雕饰观阁。百役繁兴,作者万数,公卿以下至于学生,莫不展力,帝乃躬自掘土以率之。而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隆上疏切谏曰:“盖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谷帛非造化不育,非人力不成。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宜加愍恤,以救其困。”书奏,帝览焉,谓中书监、令,曰:“观隆此奏,使朕惧哉!”隆疾笃,口占上疏曰:“天下之天下,非独陛下之天下也。臣百病缠身,稍微有点力气,就自己乘车出发,返回故里。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诏曰:“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

(节选自《魏史•高堂隆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悌之义而呵之    名:叫着、呼着……的名字

B.仲尼阶          历:登上

C.作者万数          作者:写文章的人

D.宜加愍恤          愍恤:抚恤

2.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B.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C.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D.生廉侔伯夷直/过史鱼/执心坚白/謇謇匪躬/如何微疾未除/退身里舍/隆卒/遗令薄葬/敛以时服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黄初,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翼州,汉籍《尚书・禹贡》九州之ー,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D.结草,代指报恩,典故源自李密《陈情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高堂隆恪守礼制,维护长官尊严。做泰山郡督邮时,面对郡里督军对太守的不礼行为,高堂隆很生气,按剑怒斥督军。

B.高堂隆选贤举能,深受皇帝赞赏。做陈留太守时,见犊民酉牧有品行,就推举他做计曹掾,明帝用加官来表彰高堂隆。

C.高堂隆重视礼义,劝谏皇帝修德。面对崇华殿火灾,他认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劝皇帝要修行礼义与品德,以战胜灾祸。

D.高堂隆心系苍生,反对大兴土木。明帝大肆修筑宫殿,各种劳役频繁,他上疏劝谏皇帝更应体恤民力,重视农业生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践阼,群臣或以为宜飨会,隆以为不宜为会,帝敬纳之。

(2)是以帝耕以劝农,后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报施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州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祎。祎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趾,交趾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斗。”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的官员。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和,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无误的一项是

A.海运将徒于南冥 B.其视下,亦若是则矣已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适莽沧者,三餐而返

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名为鲲  天之苍苍,正色邪

B.我決起飞,抢榆枋  水浅舟大也

C.适百里             南冥,天池也

D.徙于南冥也      生物以息相吹也

3.下列对文中相关词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控于地”的“控”是控制的意思,“抢榆枋”的“抢”是碰、触的意思。

B.“腹犹果然”的“果然”是古今异义词,这里应解释为“饱足的样子”。

C.“野马也,尘埃也”意思是“野马奔跑以致尘土飞扬”。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的“奚以 ……为”是表反问的句式,与“奚以知其然也”中的“奚以 ……也”用法与意思相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世之奇伟、瑰择、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

②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苟况

③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试

④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勃朗宁

⑤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白己的渺小。——保罗

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二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写句子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