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说工业3.0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与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那么,以“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则很可能会打破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

在工业4.0阶段,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是“互联网+”,而不再是“+互联网”。一个“+”位置的变化耐人寻味。过去,无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是二者深度融合,都是“+互联网”概念,即传统产业是主体,互联网只是工具。

工具的最大特点是被动。再好的工具,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工具化是工业3.0阶段互联网的主要特征。在3.0阶段,互联网作为具有革命性的工具,的确可以扩大和提升信息交流的空间与速度,从而让传统产业不仅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而且消费效率获得极大提升。特别是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让消费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如果说以蒸汽机和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1.0和2.0所运用的是力学原理,解放的是体力,解决的是产能,那么以信息化为代表的3.0运用的则是数字手段,延伸的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主要解决的是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之间的矛盾。在这一时期,互联网仍然是工具,因此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因互联网的加入而改变。

在工业4.0阶段,互联网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还可以包括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互联网自身的演进导致了它角色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讲,今后的互联网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上升为矛盾主体,从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传统产业则可能变为被“+”的对象。

互联网的去工具化在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时已初现端倪。而互联网给传统制造业带来的颠覆在发达国家也已经出现。

美国的某款新能源汽车,由于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已经取消了传统的4S店商业模式,不仅销售不需要,甚至保养、维修也不再需要4S店。因为发达的物联网络已经让生产者能掌握售出汽车的各种数据,甚至轮胎该更换或者哪个零件可能出了问题,厂家比用户还清楚,可以随时随地上门服务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的德国走得更远。如今在德国一些城市的街头,停着不少有特殊标识的汽车,只要你是会员,就可以用一张卡片把任意一辆车开走,办完事停在路边走人即可,而你驾驶车辆的所有数据会及时传回车厂,相关费用会从你的账户扣除。这一模式未来很可能颠覆传统汽车的销售模式,很多人今后不必再买车;而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也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据悉,格力集团为应对小米手机的挑战,也开始生产手机。但是,如果格力还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就可能还会停留在3.0甚至2.0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业3.0时代,传统产业生产效率继续有所提高,消费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而互联网只是被动使用的工具。

B.工业4.0时代,先生产后消费的传统思维很可能会被打破,同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会随之消除。

C.工业1.0时代和2.0时代运用的是力学原理,通过体力的,解放和产能的解决,来促使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

D.分别以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各工业阶段,解决的问题不同,但传统产业的基本形态没有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4.0时代的互联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交融的物联网,传递物质、能量信息。

B.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今后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它会从设计到售后全流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上升为矛盾主体。

C.互联网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现象在发达国家已出现;国内互联网巨头主动涉足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去工具化已初现端倪。

D.美国某款新能源汽车生产者运用了物联网概念,取消了4S店的商业模式,自己销售产品并提供保养、维修等各项服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别“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主要依据,是互联网在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究竟处于主体地位还是被动地位。

B.在“互联网+”阶段,厂家可通过物联网掌握售出产品的各种数据,根据需要随时随地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上门服务。

C.在工业4.0时代,传统产业可能变为被“+”的对象类似奔驰、宝马这类传统制造企业,很可能会演变成汽车服务提供商。

D.反思应对小米手机挑战的过程,格力集团只有停止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才能真正步入工业40时代。

 

1.B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勾画比对、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B项,句子间逻辑关系理解不当。选项“同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会随之消除”错误,原文是“甚至会让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鸿沟逐步消除”,原文的“甚至”“逐步”是递进关系,选项的“同时”“随之”表示并列关系。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题干要求选择“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项,曲解文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而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交融的物联网……”错误,由原文“互联网已经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网络,它更是一个物质、能量和信息互相交融的物联网……”可知,是两者都是,而不是只是后者。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题干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表示绝对。选项“格力集团只有停止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才能真正步入工业4.0时代”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如果格力还用传统制造思维去生产智能手机,就可能还会停留在3.0甚至2.0时代”。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①梅尧臣:二十余岁以门荫入仕,但应试进士不第。②庾郎:指庾信,他才情横溢,少年得志,“年十五,侍梁东官讲读”。③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描写春草嫩绿无边、春意蓬勃,衬托出下文少年的春风得意之态。

B.“宰地春袍”描写宦游少年身着拂地的青色章服,不言“青袍”而言“春袍”,更让人联想到少年的风华正茂、前程美好。

C.“堪怨王孙”是谁存怨呢?词人没有言明,既可能是王孙自怨,也可能是运用拟人手法,寓草在怨。

D.“翠色和烟老”写词人想象自己回归故里,在草色与炊烟中慢慢老去,明写草色,暗寓人生遭际,情郁于中。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①蒋捷是南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鸥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

C.“花外楼,柳下舟”句是虚写,写词人回忆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且“柳下舟”与“泊孤舟”遥相呼应。

D.“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香子

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写秋天秋光遍地,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

B.“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承前,说因为时近重阳,要添衣御寒;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

C.下片前三句写黄昏院落,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词人酒醒之后,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

D.由捣衣之声、细微的蛩鸣声和滴漏声组成了婉转优美的交响乐曲,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词人对亲人及往事的无比怀念。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

 

查看答案

“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写一段含有这三种意象的文字。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6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黄昏时独自饮酒,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

(2)《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香料自行燃尽。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苦的基调。

(4)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菊花凋零殆尽,堆积一地,无人来采摘。这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