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部落就使用竹制器物了。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部落就使用竹制器物了。后来,竹子的使用愈加广泛。殷商时代用竹子做箭矢制书简,周代用竹子做乐器排箫,秦代拿竹子制布当笔管。少数民族也早就用竹材建造房屋。很多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例如制作竹管毛笔,建造竹楼,织作竹棉衣服等。当然还有食竹笋,从西周开始一直吃到现在,目前还是离大众生活非常近的“竹子文化”。

从文化层面讲,竹子最重要的作用还是做竹简,用来承载文字。商代末年人们就已用竹子做简刻写文字,虽然那时候龟甲刻字还是主流。到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竹简变成了最常用的文字承载物,直至南北朝时期才完全被纸取代。

在中国的花木艺术世界里,竹子和松树一样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用“瞻彼淇澳,菉竹猗猗”赞叹河边绿竹的茂盛,这可以说是赏竹的源头。此外,秦始皇、汉武帝的宫廷园林中也出现过竹子的身影。魏晋南北朝时许多花木得到文化意义上的“创造”和“赋予”,那个时候诞生了最早的咏竹诗和最早的有关竹子的专著《竹谱》。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提到“茂林修竹”,他的儿子王子猷说得更夸张:“何可一日无此君!”之后,手拿毛笔的文人对竹子的亲近感就强烈起来,竹林成为容纳文人遐思的想象性空间。宋代文人热衷欣赏竹子,主要在于它们冬天仍然可以欣赏,更是德行的象征。松、竹、梅“岁寒三友”的说法是宋代才有的,明代人又提出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的说法。

“竹林七贤”之后,苏东坡是与竹结缘的又一大文化偶像。他在黄州吃竹笋,游竹林,还写过很多和竹有关的诗歌,交好的朋友文同又是画竹名家,由此产生了很多佳话。竹子身上集中了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尘两种人格理想:一方面,竹子的直挺、常青不凋、不畏严寒象征刚正坚贞的人格;同时竹子身上也有山林隐逸的出世色彩。这正是竹子美学微妙的地方,进取者和退避者可以各取所需。

(摘编自周文翰《花与树的人文之旅》

1.下列关于竹子用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姆渡部落已有竹制器物,商、周时代竹的使用更加普遍,秦代少数民族除了用竹制布和笔管,也用竹建造房屋。

B.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竹子的用途涵盖了吃、穿、住、用等各个领域,人们的很多生活习俗都和使用竹子有关。

C.商代末年,虽然龟甲刻字还是主流,但已有用来刻写文字的竹简;到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竹简刻字已经非常普遍。

D.人们对竹子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从文化层面上讲,南北朝之前,竹子的一个最重要的作用是承载文字。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南北朝时,许多花木得到了文化意义上的“创造”和“赋予”,我国最早的咏竹诗和有关竹子的专著《竹谱》,就诞生在那个时候。

B.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里提到“茂林修竹”,他的儿子王子猷说“何可一日无此君”,之后,竹林成为容纳文人遐思的想象性空间。

C.竹子是寒冬仍然可以欣赏的花木,又是美好德行的象征,宋代文人墨客热衷欣赏竹子,这一时期也有了松、竹、梅“岁寒三友”的说法。

D.竹子被赋予了儒家的入世和道家的出尘两种人格理想,其美学意蕴微妙处正在于此,所有人都一定能在竹子身上找到精神寄托。

 

1.A 2.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这道题要求选出有关竹子用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对象搞错,错在“秦代少数民族除了用竹制布和笔管,也用竹建造房屋”。原文,“秦代拿竹子制布当笔管。少数民族也早就用竹材建造房屋”,并不是秦代少数民族既用竹制布和笔管,也用竹建造房屋。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说法太绝对,错在“所有人都一定能在竹子身上找到精神寄托”。原文,“进取者和退避者可以各取所需”。原文说的是“各取所需”,选项说成“所有人”。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仰望天空

陈衍强(云南)

为防止武汉的疫情蔓延

我在云南彝良

不仅以驻村扶贫的理由

阻止了一个地上的湖北佬

来我家过年的想法

还像伊朗担心无人机一样

随时仰望天空

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

2020.01.22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日本某学校给学生家长发去这样的校园通知: “随着信息在新闻和网络上不断扩散,大家不要对中国以及在武汉生活的人产生言论上的不平等对待,请各位家长和孩子说起这事时要从培养孩子的正确人权意识出发,注意言行!”

材料三:

右图是璧山中学刘蕾老师前几天创作的图画。

写作任务(三选一):

(1)诗作《仰望天空》发表后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这不是一首诗,有人批评作者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性和侮辱性,甚至还挑战了“中国人的底线”,还有人认为诗人有创作的自由,而作者自己则辩称只是想用一种反讽的手法,提醒人们减少走动,防止疫情扩散。对这首诗,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800字的文学评论(包含思想评论和艺术评论,或二者选一),阐述你的观点,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全民防疫、宅居在家的特殊春节,一定与家人有不少温情故事。请给材料二中日本学校的学生写一封信,让他们了解你近期在中国的生活与学习,讲述你的春节故事,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要求以记叙为主,不要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综合材料一、二、三的内容和含意,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创造更步步需要谨严的价值意识。在作品酝酿中,许多意象纷呈,许多情致泉涌,当兴高采烈时,它们好像八宝楼台,件件 ,可是实际上它们不尽经得起推敲,艺术家必能知道割爱,知 道剪裁洗练,才可          。这是第一步。已选定的材料需要分配安排,              ,          这是第二步。选择安排可以完全是      ,要把它描绘出来,传达给别人看,必借特殊媒介,如图画用形色,文学用语言。一个意思常有几种说法,都可以说得大致不差,但是只有一种说法,可以说得最恰当 妥贴。艺术家对于所用媒介必有特殊敏感,觉得大致不差的说法实在是            ,并且在没有碰着 最恰当的说法以前,心里就安顿不下去,他必肯呕出心肝去推敲。这是第三步。在实际创造时,这三个步骤虽不必分得如此清楚,可是都不可少,而且每步都必有价值意识在鉴别审 核。每个大艺术家必同时是他自己的严厉的批评者。(     )艺术上的良心就是谨严的价值意识。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触目惊心  去伪存真  目无全牛  毫厘千里

B.触目惊心  披沙拣金  胸有成竹  云泥之别

C.惊心夺目  去伪存真  目无全牛  云泥之别

D.惊心夺目  披沙拣金  胸有成竹  毫厘千里

2.依次填入第二段文字虚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部分的分量也有讲究②必有浓淡虚实,必有着重点与陪衬点③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④各部分的先后位置有讲究⑤艺术作品的意思安排也是如此⑥凡是艺术作品必有头尾和身材

A.⑤③④①⑥② B.④①⑥②③⑤ C.①②④⑥③⑤ D.④①⑤⑥②③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在艺术方面需要良心,在道德方面尤其需要良心。艺术家因为良心不苟且敷衍,不甘落下乘。

B.一个人在道德方面需要良心,在艺术方面尤其需要良心。良心使艺术家不苟且敷衍,不甘落下乘。

C.良心使艺术家不苟且敷衍,不甘落下乘。故而艺术家强调艺术方面的良心,当然道德方面的良心尤为重要。

D.艺术家因有良心而不甘落下乘,不苟且敷衍。艺术家强调道德方面需要良心,更强调艺术方面需要良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甚至是一截枝蔓。其中开诗学诗艺课的林黛玉,讲的是老一套,没有       的惊人之语。

脂砚斋评析说,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香菱的根基、容貌都不俗,不能不入大观园,而又没有她入局的机会,便闹出个她要学诗来。此说不无道理,但因此就写出半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来,那就成了以意强为文了,那可是写小说的大忌。

香菱是        的甄士隐的女儿,她的基因高尚,而曹雪芹是重视门第的,看看他对赵姨娘的描写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把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这说明曹公写作中也有     、笔不逮意的情形。

《红楼梦》是小说但是频频出诗谈诗赛诗,写得生动活泼。昔日中国,诗与文章是雅的,够得着高大上的;而小说是     之流的低俗段子,离高大上远了去了。曹雪芹替那么多小说角色吟诗论诗,可能还有显示自己也够得着诗作的用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B.但整个说来,其他几个“钗”,都远比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写得更加动人。

C.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D.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被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还有雅气,更留下了正气。

B.人贩子拐卖香菱,让她有了呆气,但夺不去她的雅气与正气。

C.香菱被人贩子拐卖,虽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但留下了呆气。

D.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同时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立独行 心灰意冷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B.独树一帜 心灰意冷 眼高手低 稗官野史

C.独树一帜 大彻大悟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D.特立独行 大彻大悟 眼高手低 稗官野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人罗大经指出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两句,含有八层意思,寓指八层悲伤,层层推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白居易《琵琶行》中通过“_____,_____”两句,表明浔阳城当地虽有乡土音乐但难以入耳。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两句明确表明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违背道德准绳,把苟合取悦他人奉为法度。

(4)《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指法灵活和乐曲内容丰富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谴疟鬼

韩愈

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岂不忝厥祖,靦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注)①屑屑:不安;②谢谢:辞别;③靦(miǎn):面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气盛言宜,把疟疾比作疟鬼,斥其辱没家门,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

B.疟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欢耀武扬威,趁秋季到来,为害人间,被百姓咒骂。

C.写疟鬼恬不知耻,在病人呕吐物中求食,不避污秽,侧面描写疟疾病症之重。

D.诗人劝疟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时候借鉴了楚辞中的丰富意象。

2.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标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