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学校 黄宗羲①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学校

黄宗羲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槌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有删改)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讯馘:战争结束后,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计功。③辟雍:太学名。本是周天子为贵族子弟所设。东汉以后,历代都有。④李纲:字伯纪,北宋福建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⑤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远方州郡,编入当地户籍,并由当地官吏加以管束。

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也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也可指开国君主追尊先祖的庙号。

B.“朝廷”指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C.“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公办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发展于宋代。

D.“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还要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的事例,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同时又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2)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

 

1.B 2.C 3.B 4.(1)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最初与学校没有什么关系。最终学校就连培养人才这一点作用也丢失掉了。 (2)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別注意。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作答时可先忽略选项中停顿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顿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句意为: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人才,反而成了迫害人才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从句式结构上看,“其始也……其继也……”是陈述“开始”与“后来”的情形,应单独断开;“学校与朝廷无与”意思是“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朝廷与学校”是主语,“相反”是陈述内容,与前文“学校与朝廷无与”相对应,所以应在“朝廷与学校相反”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项,“‘书院’是中国古代的公办教育机构”说法有误。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 故选C。 3.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说法有误。从文中的“君安而国可保也”,可以看出黄宗羲思想的局限性,依然要求使君安。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点有: (1)士之有才能学术者,定语后置,调整为“有才能学术(之)士”;自拔于草野之间,状语后置,调整为“于草野之间自拔”;拔,崛起;无与,不相干、不参预;究竟,结果、到底。 (2)危言,直言、正直的言语;深论,深刻的议论;隐,隐瞒;不隐豪强,省略兼状语后置,应为“(于)豪强不隐”;豪强,指强横而有权势的人;避,畏惧;贬议,不好的评价、批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的标准,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韩愈在《师说》中推崇从师的优良学风,其中总结全文,并点明写作《师说》的直接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查看答案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而耻学于师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欲人无惑也难矣

师道不复可知矣

B.为惑也,终不解矣

皆出于此乎

C.其身也

不拘时,学于余

D.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 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 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

D. 其闻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