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偃(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诗意速通  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惚间心里忆起长安城。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参禅使心灵进入清静的境界,用酒来冲击如重重敌阵的愁苦。保存好官帽不要使其遭污损,擦拭朝簪等待大唐复兴。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构思艺术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鉴赏时要重点分析颔联“巧”在何处。可从构思、炼字、技巧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构思方面,作者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方面,用的好的字是“吹”“抱”。两个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儿吞吐着像是吹着柳絮游玩。依照题目“残春”,诗人抒发的本应是惜春的无奈之情,但“吹”“抱”的使用,则使这种惜春的伤感淡化,增添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2.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当时唐朝已亡,诗歌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首联描写了春残飞红,夜雨初晴的景象,再加上客居他乡,于是作者忆起阔别已久的帝京长安。“忆咸京”三字领起下面的三联。颔联,抒写对帝京美好春光的回忆,因为作者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所以即使是残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颈联,具体写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尾联,写作者要保存好珍贵的官帽,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全诗感情起伏跌宕,由悲忧到镇定,表现了作者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诗意速通

攀登蜀道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饯行。我仍然在叹息自己人到中年仍被闲置而生出更多病痛,又怎能忍受离别之痛。侵占东北河山的异族看到你像诸葛亮一样请求出师定会感到吃惊,我希望你能像司马相如草拟《喻巴蜀檄》一样,对西蜀百姓进行安抚。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把为国建功立业的功名集于一身。劝君不要因儿女情长而流泪伤心。湖南、湖北一带那些你入蜀必经之地的风景,我都能说得清楚。请用诗写下一路的美好景色:庐山的山色,赤壁矶头千百年的浪花,襄阳三更的明月。此时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相互惦念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查看答案

唐代孟柴《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试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查看答案

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查看答案

这是一首乐府古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噫吁囐,危乎高哉!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查看答案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瑶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