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作。 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与文化内涵。拟定...

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作。

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与文化内涵。拟定或选择校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所推崇的中学校训”总决选中,面对以下三组呼声较高的候选者,你认为哪一组最好?请以“时代的航标—我为什么要投它一票”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观点明确;论据恰当,论证合理;不少于800字。

候选校训:

第一组:竞争 拼搏 超越

第二组:向善 笃学 强身

第三组:律己 乐群 为公

 

时代的航标—我为什么要投它一票 在这个文化多元、新青年成长的时代,我们需要如静水一般温润向善,如激流一般坚定笃学之志,如大海一般拥有强身之气——这是这个时代的航标,我要给第二组投一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演讲道:“文化如水,润物无声。”作为新青年的我们,站在改革开放的创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校训呢?校训是无数学生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守则,我们身处科技飞速发展却逐渐迷失人性之光的时代风口,如水般温润青年的校训文化生出了独一无二的光辉。 向善倾向是如静水一般温润无声的心水,它是品德文化的积流,是道德正义的厚积。求善的倾向,在经典中每每提及,标志着人们对真善美的关注和求索。而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不让座,大学生口出狂言羞辱民工的事件时有发生,其根源在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善”的忽视。须知“知识即美德”,品德即文化,当今时代需要兼具善意、人格和知识的人才,向善的意识,促成“笃学”之流。 笃学之志,如激流一般有力而直行,有了向善的意识,我们知晓了文化道义和精神所在,从而更好地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有了强健的思想基础,方能厚积而薄发,勤奋笃学,任重而道远,汇为“强身”之汪洋。 强身之气,如汪洋恣肆一般壮阔,它由向善和笃学汇成,心怀济世、仁爱的气度,并努力学习,笃志不渝,方能致远,方能使中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和凌云之志,走向社会,实现家国的梦想。 校训如水,温润每个学生。而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适合当代的校训,才能激发出最绚丽的青春光彩!今天我们选择校训,是依从时代的航标,明天我们更要向善笃学强身,成为时代的引路人!校训所在,实为期许,为目标,更为时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重拾坚毅之气和人性之光。 综上所述,我选择第二则校训。静水激流汪洋,是少年发展为青年的必需,是从汪洋再回归静水之润通,更是青年指引时代的路途。我们与时代共同生长,善万物而不争,故能就其深,厚积而薄发,让时代光华与青年光辉相映成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这是一则命题作文,文体和题目已经限制了。作文题目中的“时代的航标”提示我们,这篇议论文既要分析所选校圳的内涵,又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我们需要在作文中特别阐述的。三组校训第一组:竞争 拼搏 超越,侧重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角度激励学生。第二组:向善 笃学 强身,侧重从做人、学问以及健康的角度引导学生。第三组:律己 乐群 为公,侧重从自己与别人、与群体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写作时注意题目已经确定。 参考立意: 1、向善笃学强身是时代的航标 2、当代青年的航标——竞争拼搏超越 3、律己乐群为公是时代的航标 可用素材: 1、一个人是善是恶,这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还是立身处世的问题。善,利人利己利社会。人人为善,就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地方安宁、百业兴旺、国家强盛。 2、我们要让向善的思想和精神在心中扎根、开花、结果,从而转化为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实际行动。看到老人摔倒就勇敢去扶,难道你愿意哪天自己老了以后,一个人摔倒在街道上,却无人问津?平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多做文明向善的事。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乃万恶之源。 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7、强身健体有诸多好处,包括改善人的睡眠,愉悦心情,使人具有一个强有力的免疫系统,可以战胜慢性疾病,甚至带给你更长的寿命或更高质量的生活。 8、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问题,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尤为重要。进行体育活动,从生理上来看,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心理上来看,能陶冶情操,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疏导。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我要给第二组向善笃学强身投一票。然后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具体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总结美国和中国打贸易战的两个原因。要求语言简洁,表达准确。总共不超过30字。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差额达到2758亿美元,是1995年的32倍。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上升。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1月,美国对中国出口额占美国出口总额的7.9%,而对中国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2.5%。截至今年1月,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兴业研究指出从研究与开发绩效来看,中国研发支出已超越欧盟,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支出国。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支出强度)也在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研发支出强度为2.1%,仅低于美国0.7个百分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①____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②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四是③________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上许多发明家受到缅怀和崇敬,但一个叫米基利的却被称为“20世纪最声名狼藉的发明家”,这个评价也许稍欠公允。平心而论,我们今天生活中的不少便利,还得益于米基利的贡献,但人类面临的几项重大环境灾难,却也          地要归咎于米基利的发明。1912年汽车马达点火的发明让用户摆脱了摇把启动的费力和危险,但还有个难题便是气缸运行中经常发生“爆震”,即火花塞把压缩混合气体点燃后,缸内远处油气便自行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产生“逆火”,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并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因此,克服“爆震”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          。米基利接受了解决这个难题的使命,他果然          ,找到一种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10加仑汽油中放进不到1盎司四乙基铅便能完全消除“爆震”。(        )。当铅进入人的体内后便会“鱼目混珠”,被误当作钙、铁、锌吸收并沉积在骨胳中,给人造成永久性血液疾病,1986年美国市场98%的汽油已经不再含铅,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禁止含铅汽油的法令,虽然          ,但不能完全杜绝,仅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每年要向环境中排放20万吨铅。后世人虽不认识米基利,却必须为他带来的环境债买单。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容置喙    当务之急    不孚众望    知过必改

B. 无可争辩    当务之急    不负众望    亡羊补牢

C. 无可争辩    燃眉之急    不孚众望    亡羊补牢

D. 不容置喙    燃眉之急    不负众望    知过必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缸内远处油气便自行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B. 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自行燃烧产生“逆火”,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并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

C. 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燃烧自行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D. 缸内远处油气便因高温高压在火焰到达前自行燃烧产生“逆火”,与“主火焰”相冲撞造成燃烧室压力失常,并爆出刺耳的金属敲击声。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消除“爆震”带来了汽车销量激增,但铅也从此开始危害人类

B. “爆震”的消除带来汽车销量激增,但人们从此开始受到铅的危害

C. “爆震”的消除带来汽车销量激增,但铅也从此开始危害人类

D. 消除“爆震”带来了汽车销量激增,但人们从此开始受到铅的危害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2)《滕王阁序》中王勃认为年纪虽老但应该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____________________”,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芭蕉

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咏春笋

杜甫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郑诗前两句,以比拟的手法,写出了芭蕉叶叶递生、生生不息的情状,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

B. 杜诗前两句,用几近夸张的笔法,描绘了春笋生机勃勃、繁密满林的生长态势,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C. 郑诗第三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将情具体化,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悠远缠绵,无穷无尽。

D. 郑诗由描写到抒情,情感正面点出;杜诗由描写到叙事,但仍以抒情为内核,情感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2.两诗的末句,一“怨”一“嗔”,字面意思相近,但表达的情感和艺术效果实则大相径庭。试结合诗句作比较鉴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