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阅读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②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分享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国外读者不仅涉猎广泛,有的还见解深刻,让人颇感惊喜。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的上了年纪的独居女士。这位女士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他对她的帮助。可以想见,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

③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的人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外国人带去了“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④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其思想内容的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由于独具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贾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⑤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摘编自张凡《“长安花”的芬芳,如何飘得更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国读者利用网络平台讨论中国古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也可以借此交流情感。

B.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表现了出来。

C.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了解。

D.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作品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

B.文章举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给邻居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C.文章第④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指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D.文章从诗词到小说,从古代经典到当代影视,全面展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B.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

C.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

D.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必定会有误解与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1.D 2.B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项,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进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分析错误,举荷兰女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可以作为某些外国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不能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故选B。 3.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A项,“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错误,原文第①段中说的是“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 B项,“……是因为……”的说法错误,原文第③段中只是说“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互动感、参与感”。 C项,“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说法有误,原文第③段中只是说“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髙,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还谈不上“极大关注”。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是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所作。②北阙:皇宫背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日。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

B.第三句中的“不才”既是谦辞,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

C.第四句委婉深致,不说“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是说自己因“多病”而疏远了“故人”。

D.此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实际上道出的却是不尽的怨天尤人。

2.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价《岁暮归南山》一诗时说:“结句意境神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写自己隐居山林,与尘世隔绝,独来独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浩然在《夜归鹿门歌》中写自己沉醉于鹿门的美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通过描写悠然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归鹿门歌》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人归引出自归,从而表现自己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会说话的人,纵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听者也不以为苦;纵然___________,也能令人回味无穷。成功人士大多是成功的说话者,毫不夸张地说,其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用舌头完成的。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但也还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    ),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________一切的阴暗;他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______,腹中矛戟_________,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超越两者的平凡的人,没有忘掉自己,可也不至于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话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片纸只字  照耀  胡言乱语  森然

B.片言只语  照耀  天花乱坠  肃然

C.片言只语  照彻  天花乱坠  森然

D.片纸只字  照彻  胡言乱语  肃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寡言是一种难得的性格 B.寡言是说话少

C.第二种是寡言 D.寡言更值得称赞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是超越两者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自己

B.我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忘掉自己,可也不至于没有那伟大的魄力

C.我们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自己

D.我们是超越两者的平凡的人,虽然没有伟大的魄力,但也不至于忘掉自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832)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已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且诗友元稹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奠定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交代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诗歌写人物从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入手,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写到老翁睡醒,又写到醒后霜叶满阶的情景。生动逼真,亲切感人,富有生活气息。

D.尾联写气候更加寒冷,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间飘落满阶,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诗人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客之湖南

白居易

年年渐见南方物,事事堪伤北客情。山鬼趫跳唯一足,峡猿哀怨过三声。

帆开青草湖中去,衣湿黄梅雨里行。别后双鱼难定寄,近来潮不到湓城。

注①趫跳:形容敏捷;②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湖南岳阳,与洞庭湖相连,为湘水所汇;③湓城:即浔阳,取境内湓水为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年年”与“事事”、“渐见”与“堪伤”、“南方物”与“北客情”等对仗工稳。

B. 颔联选取了“山鬼”“峡猿”等典型景物来状写眼前见闻,其中包孕诸多感情。

C. 颈联说客人所乘之船驶离青草湖,船只行驶在蒙蒙细雨中,连衣服都打湿了。

D. “黄梅雨”指因时值梅子黄熟而得名的连绵阴雨,诗句点出节令特征又寓情于景。

2.本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