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关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

下面是关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刺激需求侧能刺激经济增速,同时还促进了供给侧改革;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潜在增速,并最终加快经济增速。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题时应先认真阅读图片及说明,对考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再根据图片的相关信息,分析概括其内涵。用概括性的语言,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要注意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对框架图进行有序分解,将“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核心分开来分析。从图中来看,“需求侧”有三驾马车,并促进“经济增速”;“供给侧”包含四大要素,促进“经济潜在增速”,最终助力“经济增速”。另外,还需注意到,“需求侧刺激”和“供给侧改革”之间还有一个箭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材料,分条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 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 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登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千米,攀登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为何行走?在格鲁看来,行走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首先对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健康,既涉及身体的健康,也关乎心灵的健全。对格鲁而言,步行的人们在舒展身躯的同时,心理上也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强烈的愉悦感。行走使我们离开久坐的陋室和狭窄的空间,引导我们感受天空下明媚的阳光和清风拂面所带来的                 的气息。如果远足至野外,我们更             能高山的雄奇、河川的柔美、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青草的芬芳。这一切不仅能让行走者感受自然的美好,而且也每每能让他们从世间万象中获取挑战的力量和思想灵感,                进一步净化心理、启迪心智、激发创造性思维。格鲁在书中提到了多位闻名遐迩的思想大师,如尼采、兰波、卢梭、康德、梭罗等,他们不仅是卓越的思想者,而且是不懈的行走者。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作为与行走者截然不同的人群,(  )。在长时间面对屋内          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精神的忧郁。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还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沁人心脾    领受    从而    如出一辙

B.感人肺腑    领受    因而    千篇一律

C.感人肺腑    领略    因而    如出一辙

D.沁人心脾    领略    从而    千篇一律

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宅男”“宅女”,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B.作为信息时代产物的“宅男”“宅女”,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C.“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

D.“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过程。

B.此时,行走不仅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且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过程。

C.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式。

D.此时,行走不仅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边塞雪后美景,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形象地表达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夜间景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注)

杜甫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大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注)本诗作于杜甫晚年,诗人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孤苦。路十九,是杜甫的朋友,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郁闷。

B.颔联借助“黄鹂”“愁湿”表达对雷雨夜的厌恶,借“白鹭群飞”的欢快景象抒发见到路十九时的愉悦心情。

C.颈联首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诗作的自信,也透露出诗人的清苦,后句写自己难有知音。

D.尾联中的“清狂客”是诗人自称,表现了与路十九的亲近关系,“惟君”既表达感激之情,也有自哀之意。

2.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往往大有用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鸣字雄飞,真定人,少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上书荐之,不报。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者三辈召之,鸣乃起。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即荐为彰德总管。世祖即位,赐诰命金符,已而召为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寻立四道按察司,选任名士,鸣所荐居多,时论咸称其知人。天下初定,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鸣曰:“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仪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世祖曰“善”,令速止之。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其见敬礼如此。九年,迁吏礼部尚书。十一年,病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五十卷。

(选自《元史•高鸣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B.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C.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D.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行政区划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是最高行政区划;而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诰命,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金符,是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C.御史台,是中国古代一种官署名,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选拔、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三省,是中国古代的行政机构,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鸣受人赏识。河东元裕曾经向朝廷上书推荐他,诸王旭烈兀曾经多次派使者去召请他出来做官。

B.高鸣知人善任。四道按察司选拔任用名士,以高鸣所推荐的名士居多,当时的舆论都因此而称赞他。

C.高鸣很有主见。他不主张设立繁杂的官职和机构,曾先后否定了设立督事官的请求和设立三省的议案。

D.高鸣宽厚仁爱。皇上同意了省臣擅自处死为害突出的盗贼的请求,高鸣认为这有害于仁政,表示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

(2)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