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千百年来的思想积淀,是其生产生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千百年来的思想积淀,是其生产生活方式的精神升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基因身份证”。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家园。文化能担当起这一使命的法宝在于其独特性,即每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均不尽相同,这一不同让一个民族、国家立身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从现实情况看,丧失文化自信、丢弃“自家宝”,就容易使我们面临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唾弃。现在社会上一些错谬观念的流行,说到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讲文化自信不是想当然,更不是一厢情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让我们有资格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璨若星辰,不仅哺育着中华民族,也滋养着世界。当世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可为人类修复自己的家园送上一剂良方;当世界因各种利益纠纷与冲突而可能擦枪走火时,中华文化“协和万邦”的世界观恐怕是实现各得其所的最佳选择;当西方社会越来越沉湎于社会发展方式“唯一解”的时候,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表明世界还有别样的可能性、别样的精彩。

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的演进是一部“有容乃大”的发展史。我们应秉持这样的视域和胸襟来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基因身份证”?

2.试举两例说明“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的演进是一部‘有容乃大’的发展史”。

 

1.文化是以其独特性担当起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家园的使命,让一个民族或国家立身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 2.佛教本是印度文化的瑰宝,中华文化把它“化”为中国佛教,其气象境界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诞生于西方社会,我们把它“化”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精神,把西方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应用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答出两例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仔细读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的主旨。再根据词语所在的语境,结合上下文内容体会词语的含义。 本题理解“基因身份证”的含义,主要抓住原文“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千百年来的思想积淀,是其生产生活方式的精神升华”“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家园”“文化能担当起这一使命的法宝在于其独特性,即每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均不尽相同,这一不同让一个民族、国家立身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等信息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本题为开放题,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联系上下文,弄懂作者的观点与倾向,然后再联系中华文化的发展历史,举例分析即可。举例时抓住“有容乃大”,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举例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们都会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同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十一”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连,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精神的特点。

 

查看答案

《论语》和《老子》分别为儒道两家的经典,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论语》主要讲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而《老子》一书主旨在于把握客观事物变化之常规,从而顺其自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之境。旨趣大异的两部经典,却成了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这说明中华文化()

A.就是儒道文化 B.其核心在于传播传统道德精神

C.正确把握了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异彩纷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查看答案

《中华世纪坛序》中的“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远流长 B.唯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