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牛头山亭子(注) 杜甫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牛头山亭子(注)

杜甫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注)本诗作于广德元年(763)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牛头山亭子俯瞰千家万户,意境开阔,为后文写他心系国家的广阔胸襟作铺垫。

B.颔联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江城”“日”“山谷”“风”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C.尾联写诗人面对春天里牛头山盛开的丛丛百花,却没有任何喜悦之情,以至流下了痛楚的眼泪。

D.诗歌前两联,视角从俯视到仰视、由近看到远观,描写了登上牛头山亭子所见的景色;后两联则触景生情。

2.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1.A 2.①漂泊不定的辛酸;②孤独无依的落寞;③战乱不休的忧虑;④身将老去的悲楚;⑤亲友离散的痛苦;⑥音信不通的感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为后文写他心系国家的广阔胸襟作铺垫”错,诗歌一、二句写诗人登上牛头山亭子所见的景象,一条小路出了双林,还在延伸,在牛头山亭子偷偷的看千家万户,联系下文“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可知,意在为后面抒情做铺垫,而其感情是伤感、落寞的,没有“广阔胸襟”。 故选A。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原文“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中的“出”和“窥”可分析出“漂泊不定的辛酸”;原文“江城孤照日”中的“孤”可分析出“孤独无依的落寞”;原文“兵革身将老”中“兵革”可分析出“战乱不休的忧虑”,“身将老”可分析出“身将老去的悲楚”;原文“关河信不通”中“信不通”可分析出“亲友离散的痛苦”“音信不通的感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②当时,诗人杜甫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育作用和认识作用都不是别人难以企及的。④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且诗风多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                

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

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

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

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

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

历来为人称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⑥⑤①③②④ D.⑥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苦心孤诣地找机会寻衅闹事,扰乱社会秩序,我们要严加防范才行。

②近两个月来,泰勒·斯威夫特难得公开露面,知情人称她销声匿迹只是为了创作新专辑。

③科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我们最好的朋友一样,与我们形影相依

④尽管我们的方案这次没有获准,但只要其设计科学可行,论证无懈可击,就能引起上级的重视。

⑤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⑥最近一段时间,共享单车火遍全国,但共享汽车市场却处于一种不瘟不火的尴尬局面。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千百年来的思想积淀,是其生产生活方式的精神升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有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基因身份证”。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家园。文化能担当起这一使命的法宝在于其独特性,即每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均不尽相同,这一不同让一个民族、国家立身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从现实情况看,丧失文化自信、丢弃“自家宝”,就容易使我们面临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和唾弃。现在社会上一些错谬观念的流行,说到底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讲文化自信不是想当然,更不是一厢情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让我们有资格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璨若星辰,不仅哺育着中华民族,也滋养着世界。当世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可为人类修复自己的家园送上一剂良方;当世界因各种利益纠纷与冲突而可能擦枪走火时,中华文化“协和万邦”的世界观恐怕是实现各得其所的最佳选择;当西方社会越来越沉湎于社会发展方式“唯一解”的时候,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表明世界还有别样的可能性、别样的精彩。

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的演进是一部“有容乃大”的发展史。我们应秉持这样的视域和胸襟来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基因身份证”?

2.试举两例说明“中华文化五千余年的演进是一部‘有容乃大’的发展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