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美好景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美好景色、体现江南美好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描写江南人物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

 

(1)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2)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3) 还乡须断肠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画船、垆边、皓腕、须断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清明上河图》的真伪一直存在争议,这跟史料少有关。在传世的宋代文史资料中,既无只字提到张择端,也无画作的其他记载。《清明上河图》现世后,各种仿作层出不穷,________画作的真伪之辨莫衷一是。直到1950年,杨仁恺先生在东北博物馆库房的赝品堆里翻出有张著亲跋的《清明上河图》,经众专家________,一致确认此本才是真迹,版本之争才宣告结束。(    )。这是一部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围绕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中心论述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关于这本书的创作,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马伯庸说:“我在写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保证专业性。我的心态是战战兢兢、_________。”将对古董的研究写成书,他认为找对感觉,接下来就_______;如果没找到感觉,再努力也会觉得没开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瞬间 审定 如履薄冰 势如破竹

B.一时间 审定 心惊肉跳 一鼓作气

C.一瞬间 鉴定 心惊肉跳 一鼓作气

D.一时间 鉴定 如履薄冰 势如破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畅销书作家马伯庸推出《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一书就是为了满足读者对这段史实的兴趣

B.为了满足读者对古董鉴定等的兴趣,畅销书作家马伯庸推出了《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一书

C.有感于这段史实,畅销书作家马伯庸推出了《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一书

D.畅销书作家马伯庸推出《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一书就是因为对这段史实很有感触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围绕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讲述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B.围绕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论述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C.围绕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中心讲述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D.以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中心论述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会

B.垆边人似月            垆边:酒家

C.脘凝霜雪            皓:洁白

D.还乡断肠            须: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