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

申万一级行业

硕士博士占比(%)

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

银行

8.94

71.69

计算机

6.7

57.13

传媒

5.77

49.13

建筑装饰

5.35

42.77

房地产

6.29

39.41

国防军工

9.3

38.96

通信

5.09

36.77

公用事业

4.21

34.89

综合

6.51

33.73

非银金融

7.31

30.68

 

 

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

材料三:

“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C.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D.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B.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总会找到自己的岗位。

C.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D.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都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的内容,说说如何看待学历与工作、收入的关系。

 

1.B 2.B 3.①做研究工作,不只看学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但一般情况下,学历越高,理论基础就越深厚,发展前景相对较好。②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以及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错误。根据材料二表格“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分析,“国防生”的“硕士博士占比”为9.3%,而“银行”的“硕士博士占比”为8.94%,国防军工硕士博士占比高于银行。故选B。 2.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A项,“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错误。结合“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分析,原文为“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 C项,“学生报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错误。结合“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等分析可知,学生报考专业时候,不一定就只看收入,应该是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如就业前景、个人兴趣等。 D项,“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错误。结合“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分析,原文“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 故选B。 3.试题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根据文中的“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等内容概况总结,意思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把时间变成历史

李拯

阅读历史,有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为什么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答案是,中国文化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相对而言,游牧民族则只拥有自然流动的时间。这启示人们,时间自在自为地流逝,唯有通过人类文明,才能变成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如果缺少人的行动与奋斗,时间只是“逝者如斯夫”的自然变化。马克思说过,“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可以说,正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奋斗,才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

而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在几千年时间跨度里保持了连续性的文明体系,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注重“历史意识”。我们的时间之轴,可说被一系列伟大的历史事件所标定。比如说,秦统一中国,既证明了大一统的可能性,也让大一统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叙事和预设模式;再比如说,前段时间举国纪念长征胜利,正是因为80年前那场史诗般的征途,为现代中国走出了一条开阔的道路。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就像锋利的铧犁一样,在时间的荒原里开垦出历史的田垄,由此哺育着文明的生长繁荣。

时间一旦变成历史,就不仅关乎过去,更意味着向未来的延伸。博尔赫斯在其小说名篇《小径分叉的花园》里,用“小径分叉”来比喻时间的分叉,因为“时间总是不断地分叉为无数个未来”。其实,时间分叉只是形象的文学修辞,时间不会自动分叉,而恰恰是人类的奋斗,才让未来具有可以期待的无限可能性。在人类历史上,无论是恺撒的“我来,我见,我征服”,还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抑或是牛顿提出三大定律,正是人类对未来可能性的不懈追求,才不断把无声的时间变成激动人心的历史。可以说,失去了可能性,未来就不再值得期待,历史就不再值得创造,剩下的只是自然时间的无谓流动而已。

因此,在历史的语境中,未来不再只是未曾到来的时间,而是等待着人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而实现未来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在创造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把时间变成历史,就具有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着把现代化与10亿级人口规模相结合的伟大事业,始终在“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的发展已经改变了西方教科书上的固有模式,而中国的未来也将给现代文明带来更多可能性。正是这种可能性,让外媒用“激动人心”来形容中国的发展;也正是这种可能性,向所有人展现了创造历史的开放性。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在改革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加上自己的一笔,既是在赢得未来,更是在创造历史。

过去孕育着“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经验和知识,而未来则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未来的可能性不会被取消,历史更不会被终结。今天的中国有了了这样的底气:我们不仅善于书写历史,而且勇于创造历史。最为重要的是,我们仍然葆有把时间变成历史的激情和能力。

(摘编自夏建平《当谈流行音乐时我们在谈什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中国,挑战中华文明的游牧民族,大多反而被中国文化所“内化”,这个问题引人深思,本文提供的答案也很有启发性。

B. 中国文化相对游牧民族有着由文明定义的“历史叙事”,自在自为流失的时间只要通过人类文明,就能变为具有人文刻度的历史。

C. 人类在构建起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后,就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了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

D. 中国比其他国家更加独重“历史意识”,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在几千年里保持连续的文明体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提出河题,自问自答,引导人们思考时间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B. 文中阐述秦统一中国、举国纪念长征胜利证明时间变成历史后向未来的延伸。

C. 主体部分使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说明了把时间变成历史的方式。

D. 结尾部分联系现实,引用外媒评价,表达了对中国未来创造历史的的坚定信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的语境中,未来不再具有时间的含义,而是等待着人们去创造的无限可能性。人们以实现未来的可能性,来创造历史。

B. 今天的中国,在“向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努力创造历史就更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C. 外媒用“激动人心”来形容中国的发展,是因为中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可能给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形式和内容。

D. 在当今的中国,我们既要注重过去,从过去吸取知识和经验,更要凭借激情和能力来创造未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书愤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代指皇宫。

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借苏武的典故写晚年的困厄境况,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B.“久”写出诗人困厄的时间之长;“空”突出诗人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之情。

C.诗人以苏武和张巡自比,抒发了低落的情绪和内心的悲愤,照应了题目。

D.本联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耿耿忠心,自己虽不被理解,满怀忧愤,却矢志不渝。

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最能体现陆游诗作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个特点,且展现了两幅开阔、壮观的战场画面的两句诗是                         

2)《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诗是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 ⑤③④②①⑥    B. ②①⑥⑤③④

C. ⑤③①⑥④②    D. ②①③④⑥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所给诗句中“空”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厚的情感,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草绿鸟鸣,却无人欣赏。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字写尽了古之繁荣与今之萧条,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