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关于传统文化,流沙河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达: 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关于传统文化,流沙河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达:

文化里面的“化”,含有变化的意思,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要把传统文化神化了,它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文化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马见效。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例文: 正确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顿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皮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断章取义、曲解传统思想是谬误产生的一大原因。某些政府官员在阐述执政理念时公然打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口号,认为控制民众舆论,堵住民众之口是重中之重,于是拒绝民众批评意见,粉饰工作失误,大行愚民政策。君不见,某些部门在此种方针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献策,信访局门口成批上访者被黑心执政者以“维稳”为由遣送回家。这句话本出自《国语》,原文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劝谏执政者要重视民意,切勿阻止人民的批评之声,否则后果严重,并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理河流还重要”。愚昧的执政者恰恰把古人的观点翻转,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隐有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被用来赞颂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赞美教师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铺天盖地的频繁使用在学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观念:李商隐的这句诗只能被用来歌颂教师。殊不知原诗的意境与教师风马牛不相及,“春蚕”一句紧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含一语双关之意,丝与思谐音,表达着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而蜡炬的意象与人流泪相似,传递出诗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状态。因此,这一句的最正确用法是形容思念,与原诗最为贴切。中学生写牵挂亲人,怀念故土的文章时皆可借用此诗句,事实情况却是鲜有出现,可见以讹传讹地误解古语抑制了年轻作者的发挥。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优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们如果不假思索地乱用,无异于让古人的谬误与自己的歪理叠加,错上加错。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其中“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属于中华传统优良品质,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相比之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于时代的局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则显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一心要凌驾于妻子之上,自恃为一家之主,处处专制独裁,美其名曰遵循中华传统的纲常之道,结果往往是导致妻子不堪重负,情感破裂。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的一文中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敬畏、去纪念、去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想改用这句话煞尾:“一个没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悠久文化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珍惜、去传承、去发扬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过程:本次作文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针对高考改革提出的增强对传统文化考查的要求而设题。材料“文化里面的‘化’,含有变化的意思,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要把传统文化神化了,它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文化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马见效”,材料的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化”含有变化的意思,指对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需要创新,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时代意义,与时俱进;二是对传统文化不是灵丹妙药,这就影射了当代许多人夸大、神话传统文化的作用、盲目崇拜传统文化的现象。考生只要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立意的,都视为符合题意。如何让尘封的传统文化活过来醒过来?如何传播传承经典文化?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能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创新要能够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 【立意】 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形式,但不要形式主义 让经典文化成为青年的指路明灯 【素材】 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9.3高评分…… 在全球化的时代,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只是我们独有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许多国际友人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通过一带一路来到中国,与我们一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出力,我们理应也让他们领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美好与魅力。同时,只有将中华文化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接受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我们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时赢得各国人民诚挚的鲜花与掌声,真正实现中华价值观,好莱坞制作了《功夫熊猫》,甚至于中国人民也日渐喜爱其英雄主义。而一带一路,孔子学院,真正与各国互惠互利,既帮助他人,也发展自身,实现多赢。 【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封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您的拨冗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打开熟悉的中国地图,两条蜿蜒曲折的线,目光追随、抚摸,耳畔有淙淙的水声日夜不息,是的,它们就是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河流——长江与黄河。它们有着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一样的(   )、厚重与宽广,在它们的岸边有我可爱的家园。

前段时间,朋友邀约一同去韩城看黄河。这条河由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源,一条小溪逶迤着逐渐浩荡,翻越千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来到陕西韩城大禹口(韩城大禹口),进入它生命的又一个峡谷。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最窄处河宽不足四十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   )。(乙)传说大禹口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也指这里。我们的车子缓缓(   )在峡谷之中,但见两岸山石陡峭,山脊隐在冬日的雾霾里,稀薄处直插云霄。我打开车窗,感到刚刚还和煦的阳光忽然暗淡起来。(丙)下车,但见一面高耸的山脚下、公路边,一湾滩涂被巨大的白色冰块(   ),有人在冰块上行走,孩子们在嬉戏,就在那冰块的中央,隐隐有一径细流而过。  如果这湾滩涂,站在远处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那条细流发现极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老  一泻千里  行进  覆盖 B.古老  一日千里  行进  遮盖

C.苍老  一泻千里  穿行  覆盖 D.苍老  一日千里  穿行  遮盖

2.文中甲乙丙三处划线句子,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湾滩涂,站在远处如果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那条细流发现极难。

B.如果这湾滩涂,站在远处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那条细流极难发现。

C.如果这湾滩涂,站在远处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极难发现那条细流。

D.这湾滩涂,站在远处如果不细看,还以为是一处户外滑冰场,那条细流极难发现。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雕刻为比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不懈,才能有成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景物描写,写出了送客时的悲秋之景。

(3)《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醉翁志在欣赏山水美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关山月,乐府旧题,此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②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③遗民: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与下文描述的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

B.诗歌忌重字,但“将军不战空临边”与“沙头空照征人骨”二句复用“空”字,看似败笔却正好将“将军”“征人”的生活命运构成了鲜明对比。

C.“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写出了从军将士的无所事事,他们只有以阵阵刁斗声送走一轮又轮的明月,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打发时光。

D.最后两句写诗人眼看着沦陷区的百姓惨遭金人蹂躏,看见他们伤心落泪,盼望宋军能够北伐收复失地。

2.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借诗中三类人的不同境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