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关于“焦大醉骂”这一故事情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贾府主人生活糜烂、...

关于“焦大醉骂”这一故事情节,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贾府主人生活糜烂、礼仪道德沦丧的丑态大白于人世,从侧面反映出贾府这一百年“钟鸣鼎食之家”在管理上的混乱。

B.焦大是宁国府的老家奴,他曾跟宁国公贾演出过三四回兵,曾从死人堆里将主子救出来,因此便目中无人,在贾府横行霸道乱发酒疯。

C.焦大醉骂是对贾府走向败亡的暗示。作为贾府忠实的奴才,他恨贾府子孙不争气,不珍惜祖宗积攒下来的家业。

D.贾蓉让下人把焦大捆起来,往他嘴里塞泥土和马粪,这一处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宁国府后代们的忘恩负义。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这类题的考查重在平时阅读积累。平时阅读积累有了,再能了解命题者对本题命制一些选项的设置,特别注意故事情节的人、经过和结果。只要答题时细心一些,一般问题不大。本题中, B项,“因此便目中无人”错,焦大在老国公爷还在世的时候非常的有面子,而当贾敬出家以后,这些不孝子孙,不知感恩图报,全不念及当年的恩情,让焦大去干一些累活。这让焦大非常不满,每天都喝酒,喝醉了就破口大骂,所以才有了焦大醉骂一节。他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也只有他在喝醉酒后敢大骂他们。并不是目中无人。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对“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冷子兴既是古董商人,又是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既见多识广,又熟悉贾府内情,所以由他来演说比较合适。

B.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点明了贾府的现实境况以及面临的危机,透露出如今贾府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C.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因贾雨村而起,目的是告知贾雨村荣国府财大势大,让贾雨村去攀附谋官。

D.借用冷子兴这一旁人之口评价贾府,让读者初步了解贾府五代人物关系,比较全面准确,具有客观性。

 

查看答案

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选出判词对应女子正确的一项( )。

①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③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④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A.秦可卿 王熙凤 香 菱 袭 人 B.袭 人 香 菱 王熙凤 秦可卿

C.香 菱 秦可卿 王熙凤 袭 人 D.香 菱 王熙凤 袭 人 秦可卿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红楼梦》“护官符”概括王家豪富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的开卷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作者把王熙凤面、唇写成这般形状___________ ,借以揭示王熙凤这“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狡黠的本性。

(5)《好了歌》中点醒人们对于“金钱”态度的四句: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画 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注释:①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是小说人物薛宝钗创作的一首菊花诗。②跳脱:本是手镯的一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作“挑脱”、“条脱”。③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

1.下面选项中,对本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生动地写了如何画菊及菊画的神韵。全诗对仗工整,聚叶与攒花、泼成与染出、千点墨与几痕霜,都对得十分工整。

B.首联点题,写了画兴大发的原因是写诗之后乘兴而作。颔联写作画过程,把菊叶画得茂密,故说“聚叶”用“千点墨”。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攒花”。突显了宝钗对中国画技艺的谙熟。

C.颈联写“画”的效果,把实物实景与自己的所画之作融合在一起。尾联则点出了“画”的意义和作用。

D.“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是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请结合全诗,对最后一联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史艾賢诗以至昼夜忘",惟读书是务。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天圣七年,补国子监生。是秋取解,明年省试,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先公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传。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郡守怒之,欲招拾以罪.时胡侍讲在太学以属公,公为作手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先公天性正,不顾仇怨。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是时,今司徒弗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

(乙)

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范,朝廷无所稽疑。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实!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颗水之湄。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岀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街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B.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C.昔我先君怀宝巡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D.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国子监,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就学的学员皆称太学生或国子生。

B.省试,明清时称会试,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举行一次,第一名称为会元。从文中可知,欧阳修是省试的会元。

C.文忠,是欧阳修的谥号。古代很多文学家的作品集常以谥号命名,例如《欧阳文忠公文集》《昌黎先生集》《范文正公集》。

D.尚享,也作“尚飨”,是指尊崇、高尚的享受,是旧时祭文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表达对逝者的悼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文冠天下。四六文盛行时他就独步其间;修撰《唐书》完成后,皇帝赞其为修史第一人;文风豪健俊伟,令王安石叹服。

B.欧阳修举贤好士。湖州孙觉与欧阳修还未相识时,郡守欲加罪于孙觉,欧阳修亲写书信使其获免;陈烈、苏洵等亦曾得其相助。

C.欧阳修性情耿直。韩琦主持国政时,公卿聚集议事,欧阳修都会据理力争;上朝奏事,冬议不合时,也会反复争辩,无所顾忌。

D.欧阳修德高望重。苏轼赞其“大川乔岳”般的地位,王安石叹其高远深厚的才识,由衷赞美欧阳修一生的人品功业,情真意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

(2)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

5.从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甲文和乙、丙两文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