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得益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产品的发展成熟,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成熟度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网民支付的主要方式。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6.59亿人,每月移动支付金额占总支出比例超过75%的用户达到43.6%,“无现金时代”有望实现。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双寡头主导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二者交易规模市场总占比超过九成。发达城市与下沉城市移动支付用户需求存在差异,三四线城市用户线上线下都更爱用微信支付,占比分别为58.6%和72.5%;而一二线城市用户线上支付偏好用支付宝的比例则高达72.0%。未来移动支付企业对于市场的争夺将更加聚焦于场景的争夺上,在下沉市场的竞争也是未来的关注重点。
(摘自《艾媒报告:2019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
下面为我国移动支付现状分析:
材料三
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进一步普及,手机用户针对手机网银类、第三方支付类、电商类、团购类、理财类这五大手机购物支付类APP的下载量在迅猛增长。其中,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共有364款,其下载量占全部软件下载量的30.38%。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统计,在五大类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中,共有320款软件被植入恶意病毒代码。其中,电商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占39.69%,位居第一。其次是理财类APP和第三方支付类APP,感染病毒的软件款数比例分别占27.19%、13.44%,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团购类、银行类感染病毒占比分别为11.25%、7.19%。
(摘自华建网《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移动支付业务暴露的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许多安全方面的问题。
由于移动支付发展时间不长,目前国内有关移动支付的法律较少,使用网银支付作为移动支付标准已经过时。多个部委对于移动支付都有监管权,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风险监管制度,从而加大了监管的难度。
消费者安全保护意识薄弱。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在使用移动支付中安全防范意识也不尽相同。90后人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往往看中便捷性,对安全性有所忽略,如泄露注册金融账号并透露银行卡号等重要信息,在WiFi网络下输入移动支付密码等。70后、80后中仍有超过一半人群并未购买账户安全险,对于账户安全险的重视度不够,存有侥幸心理,认为被盗刷的可能性低,没有必要办理。
60后人群容易受优惠信息的吸引,对于不明二维码防范意识差,对于任何渠道有优惠的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去扫一扫。
调查显示,相比2016年,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下降12%,其中商业保险、风险赔付、欺诈资金与货物拦截等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遭遇诈骗后,及时联系银行挂失卡片可帮助减少损失。受访者中,拨打银行客服挂失卡片,遭遇诈骗但未蒙受损失的比例为47%,而通过第三方挂失等其他方式止损,该比例仅为30%左右。
(摘自2017江苏省支付清算服务协会课题组《新型移动支付业务安全保障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移动支付产品选用上偏好不同,城市用户喜欢用支付宝,农村用户更喜欢用微信。
B.从材料二来看,两种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相加已超过一半,都比其他支付方式的规模大。
C.在使用移动支付中,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特点各异,彼此之间泾渭分明。
D.目前移动支付的监管难度正在不断加大,主要是没有相关法律和网银使用标准来支撑。
2.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成熟度让“无现金时代有望实现,移动支付企业未来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聚焦于场景的争夺和下沉市场的竞争。
B.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6.59亿人,并且超4成用户每月移动支付金额占总支出比例超过75%,说明人们对移动支付的认可。
C.在移动支付中,手机购物支付发展迅猛,不过移动支付的热度和风险并存,手机支付购物类软件感染病毒的占比高居榜首。
D.由于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7年遭遇诈骗后自行承担所有损失的消费者占比,相较2016年有所下降。
3.如何防范移动支付产生安全风险,请结合材料给出你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人类自脱离动物界开始,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的“国风”,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我们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
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塑造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
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现代性并非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诗意生存的需要。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自然洞开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在民歌的歌唱中,艺术活动和人的肉身体验、生命器官高度合一,是在深层次上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在歌唱中,身体这一自然客体、心灵寓体的能量被强烈激发,人的主体意义被充分地释放,这是艺术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梁启超曾说过:“人(最少也不是专门诗家的人)将自己一瞬间的情感,用极简短极自然的音节表现出来,并无意要它流传。因为这种天籁与人类好美性最相契合,所以,好的歌谣能令人人传诵,历千年不废。其感人之深,有时还驾于专门诗家之上。”
今天,我们理解民歌价值的时候,应该有更宽广和深层的追问,我们对民歌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才可能会有更多的期待。而对民歌的自信,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正因为这样,我们应该向致力于民歌保护、挖掘和创造性转化的艺术家、理论家致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无论发生怎样的体式流变,一直就是时尚。
B.民歌塑造了农耕生活,甚至游牧、渔猎生活的情境,可它远离了当代绝大多数人。
C.民歌能够人人传诵,历经千年而不废,其感人之深,有时还可以超过专门的诗家。
D.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我们才会有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民歌也才可能重新成为时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兼顾事实论证与理论论证,既有丰富的典型事例,又有严谨的逻辑分析。
C.文章引用我国思想家梁启超的话,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D.文章末段论证了研究民歌的现代价值,并阐述了传承与发展民歌的具体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当今时代还要不要民歌的疑问,关键在于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B.对艺术家而言,民歌保护、挖掘和创造性转化,是其责任担当,也是时代的需要。
C.要解放艺术、解放人,就要让民歌再成时尚,人的主体意义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D.自传统社会以来,民歌是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自然洞开的一种打开生命的方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东屯[注]北崦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东屯: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境。大历二年杜甫在此避战乱。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回首不忍心看。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下面是电子商务工作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国殇》中写楚国将士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在敌军冲入楚军阵地和队伍之时,战车战马伤亡严重的危急形势。
(3)屈原在《国殇》中饱含深情地歌咏为国而死的将土们勇猛不可侵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门卫柯大爷用捡来的废品做成的二胡,外形不仅有模有样,还能够进行演奏,受到了网友的关注。
B.杜特尔特表示,如果菲律宾反政府抗议活动中出现大规模危及国家安全,总统有权在全国实施军事管制。
C.由9月份的上报数据可以看出,我省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质量效益继续提高,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是没有问题的。
D.特朗普政府已经通过外交渠道,传达了美方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与巴基斯坦争议问题的意愿,以期改善双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