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路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全都,一概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更加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确定,断定
D.此言得之 得:得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与战败而亡者 秦伯说,与郑人盟.
C.则秦之所大欲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接着提出了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B.在论证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时,作者主要用列举事例、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
C.选文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既照应了开头,又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证做好了准备。
D.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进行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且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
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B.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C. 胜负之数 数:命运
D. 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 盖:因为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C.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泊牧以谗诛 泊:等到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