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面临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面临着水资源人均占有率低、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以及滨水区景观单调等问题;德国基本上完成了城镇化,但面临着“再城镇化”的情况,也遇到了人口增长停滞、水资源高度利用带来的水利基础设施过于庞大,统一规划发展的滨水区缺乏地方性等问题,不同国家、地区的政府间交流与探讨有利于解决两国不同的问题,德国先进的技水和丰富的经验能为中国提供借鉴,而中国广阔的空间与多样的案例将为德国提供不同的视角。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遇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要求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最大化利用水资源,采取更加高效和智能的分配方式和管理手段。智能水管理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需要构建相应的建筑设计和智能水控系统。首都经济大学李云鹏根据居民和游客两类使用者的用水情况,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用水量监测,从而建立基于个人分类水量消耗定价的计量(反馈)系统,新的智能水资源分配框架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减少浪费并改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面对与水相关的威胁和极端情况,需要先进的技术措施和设计干预,提高人类栖息地的恢复力。北京林业大学李翅在“韧性城市”的概念下,进行了新乡市黄河滩区生态安全格局和社会经济的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优越,文化源丰富,但在洪水威胁下,存在基础设施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产业竞争水平低等问题。应用场景预设的方法,预测几种典型洪水的泛溢范围,在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在河滩地区的带状开发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韧性的洪水管理策略和与之匹配的城乡发展策略。

(摘自《地理研究》,2019年第38卷第2期)

材料二

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产业发展阶段和布局缺乏统筹,总体规划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一个从产品到供应、价值、产业的上中下游紧密的链,势必因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某些资源的过度开发或浪费。

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建设水平差异导致的流域上中下游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同,求资源的需求矛盾正逐步凸显,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7.8%,工业、生活、灌用水利用率不高,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62%左右,城市供水管的漏失率普遍约为20%,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为0.45,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资利用小效益低于全国平均值,水资源浪费严重,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

接照《“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排总量控制方案》为基础,落实长江经济带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制定长江流城专门的保护性法律作为地方政绩的“硬约束”,同时尽快出台量化污染事件生态环境损害程度的规范文件,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推行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

同时应建立统一、高效、动态的监督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统一的水资源数据库,建立实时监控系统,为考核提供数据支持;二是对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建立定量考核体系,强化长江保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各类涉水工程开发时企业利用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从生态保护优先的角度优化大型水库调度,通过鱼类产卵期加大下泄流量、保障生态流量等措施形成有利于鱼类生存的水文条件,通过建设适合的过鱼设施、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沿江岸边带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水生生物生境,逐步修复受损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

(摘自《人民长江》2018年10月28日)

材料三

为保护和珍惜水资源,联合国将3月23日定为“世界水日”,2017年3月22世界水日标语为:保护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人们家庭用水量的增加,导致各地水资源出现了过度开发的问题,相较于上世纪50年代,多地河径流水量显著减少,大量河流干涸,由于污染治理不到位、河流自净能力较差,导致水体水质下降,水体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地面沉降以及海水入侵等严重的地质问题。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260立方来,居全球88位,仅有美国的20%、加拿大的3%,属于世界上13个缺水国家之一。从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的水资源也并不均匀,东部、南部地区淡水资源更加丰富,集中了我国70%的淡水资源,北部、西部淡水资源量较少。调查显示,我国缺水城市共计183个,其中40个为严重缺水城市。

(摘自《中国水运》2018年第3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全国范围或着许多局部地区来说,中国都面临水资源保护不力、利用率不高的间题。

B.联合国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水日”的目的就是号召大家要坚决保护好水资源。

C.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开展水资源保护的交流,有利于相互借鉴,提高保护水平。

D.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较少的缺水国之一,而且许多地区间的淡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城镇化过程中遇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要学会用科技手段分配和管理水资源。

B.长江经济带在保护水资源时必须学会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不能有的“硬”,有的“软”。

C.我国水资源持点就是总量不少、人均占有量少;缺水城市较多、严重缺水城市不少。

D.不论“韧性城市”的建设理念还是生态优先的工程开发原则都需逐步落实、稳步推进。

3.保护水资源,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各自有哪些不同的责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B 2.C 3.对象:国家、企业、群众、专家等。责任:国家要加强立法、监管,做好顶层设计;企业在建设工程时要坚持生态优先、水资源优先等原则;群众要节约用水,从日常生活开始保护水资源;专家要积极研究,出谋划策,推动落实。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目的就是号召大家要坚决保护好水资源”错误,材料三“为保护和珍惜水资源,联合国将3月23日定为‘世界水日’”,所以还有“珍惜水资源”。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我国水资源持点就是……”错误,材料三“从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的水资源也并不均匀,东部、南部地区淡水资源更加丰富,集中了我国70%的淡水资源,北部、西部淡水资源量较少”,可知还有空间分布不均。 故选C。 3.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保护水资源涉及国家、企业、群众、专家等。“制定长江流城专门的保护性法律作为地方政绩的‘硬约束’,同时尽快出台量化污染事件生态环境损害程度的规范文件,完善环保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联动机制,推行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即国家要加强立法、监管,做好顶层设计;“各类涉水工程开发时企业利用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从生态保护优先的角度优化大型水库调度,通过鱼类产卵期加大下泄流量、保障生态流量等措施形成有利于鱼类生存的水文条件,通过建设适合的过鱼设施、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沿江岸边带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水生生物生境,逐步修复受损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即企业在建设工程时要坚持生态优先、水资源优先等原则;“调查显示,我国缺水城市共计183个,其中40个为严重缺水城市”,即群众要节约用水,从日常生活开始保护水资源;“面对与水相关的威胁和极端情况,需要先进的技术措施和设计干预,提高人类栖息地的恢复力”,即专家要积极研究,出谋划策,推动落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大学之大与大学之道

陈 浩

没有远大理想来仰仗,大学将无法拥有精神中心;同样,没有伟大精神作支撑,大学理想与实践就会断裂。展现大学共同精神的表述有很多:崇尚科学,鞠躬尽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守正开新,常勤精进;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迎难而上,挑战权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信邪恶、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等等。大学汇聚和倡导的这些精神,已足可竖起大拇指,令世人钦佩。若将大学使命、大学理想、大学正义等汇合起来考察,大学精神之伟大,更是无可争辩的,绝对不失为人类社会精神之灯塔,是国家和民族精神汇聚、传承、发展、开新、引领之高地。大学在坚守自身精神家园的同时,理应保持那种敏锐的建设性批判思维,或是理性反思的姿态,不断砥砺精神气节。大学教师在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教给学生两样东西,一是思悟力,二是精气神。现代大学如果不能让受教育者精神更加高贵,心智趋于成熟,灵魂更加纯洁,格调通往卓然,那真就该深刻反省了。

欲想有成就的大学者,对科学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不只是口头上的,而是渗透到自己的潜意识和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尤其做基础研究或理论原创的学人,如果没有一种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就不会出大成果,成不了大科学家和大学问家。当代中国,为什么很难出国际大师级科学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按捺不住急功近利的欲望,吃不得苦,耐不住寂寞,舍不得付出耐性,不懂得或做不到“久久为功”。这些品格在当今中国的大学,表面上看是学生没达到,实际上也正是很多领导和教师缺失应有的境界。目光短浅,得过且过,投机取巧,慵懒倦怠,气泄神衰,萎靡不振等是其大敌。

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必然是互相激荡和同构相谐发展的。在改革创新精神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我们的大学面对教育教学种种积弊,面对社会不满和呐喊,迟迟迈不出为提质加力、实现自我超越的大改革步子,是谈不上与时代精神合拍的。改革开放之初和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教界和大学的管理体制大改革等搞得轰轰烈烈,在业内外引起大震撼。但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热盼的依靠新的教育教学大改革促进教育质量大提高的局面并未出现。今天谈大学改革,应从两方面梳理:问题的改革和改革的问题。有问题难题才需要改革,找准问题改革才有目标方向。当前一些大学改革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避实就虚,悬浮不着地。亟须反思的是如何避免改革目的被改革措施手段所淹没、甚至颠倒了。离开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谈大学改革,把逻辑和手段当目的的改革,免不了陷入空谈、玄谈、混谈之困局。当前大学改革有个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被边缘化,“通识教育”舶来品还在某些大学掩盖、冲淡、冲击素质教育的实施。战略主题遭搁浅,实际上是教育教学这项核心改革被轻忽,或者说是核心改革本身不硬朗、无大作为被遮蔽了。改革释放巨能,改革创造机运。教改乏力,提质无望。再启大学教学大改革,搞好改革分层设计,提振每个大学人的教改欲望与能力,这是时代深处传来的召唤。

能否守住和弘扬大学精神,是对大学人意志的考验。“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大学人如果也在名利、金钱和情色的诱惑中把握不住自己,如果小改即止、小进则满,甚至只为获取暂时的小利而丢掉恒久的大义,精神懈怠甚至颓废,是迟早的事。有的教授走上领导岗位后,陷入权钱名利怪圈而不能自拔,走上了违纪违法犯罪之路。谨防大学精神失守,以精神高度托起师生事业学业高度,始终应该是现代大学治理的重要关切。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大理想和伟大精神对于大学、国家民族、人类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B.大学精神的缺失表现为一些大学人急功近利吃不得苦、耐不住寂寞、没有耐性等。

C.大学精神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互相激荡和同构相谐发展的,三者是完全同步的。

D.大学人要在名利、金钱和其他各种诱惑中把握住自己,坚决守住和弘扬大学精神。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共同精神的内容表述很多,这也就要求从意志、人格、思想、学术等方面引导。

B.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等品格表面看是学生缺少,而根本原因在部分领导和教师身上。

C.当前一些大学改革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改革目的、措施手段颠倒,陷入某种困局。

D.每一所大学只要不边缘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就能不失守大学精神。

3.大学人应该怎样做才能弘扬大学精神?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星期六

苏童

老漆,小孟原本不认识,只是火车上同座,帮小孟拎行李。那天小孟请老漆进屋喝口茶,老漆说,我不进去了,我们单位最近很忙,小盂就说,那你方便的时候来玩吧。老漆甩着手腕想了想说,星期六,星期六我来吧。

星期六后来就成了老漆来访的日子。

老漆第一次来作客,小孟、宁竹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但良好的修养使他们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客人。宁竹不认识老漆,她以为老漆是小孟在大学里的同学。老漆嘿嘿一笑,我不是大学生,高考差一分。宁竹反应快,她说,大学生有什么用?我们家小孟是名牌大学,可他连电灯都不会装。老漆会意地笑起来,是呀,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我认识的大学生都不会装电灯,会电工的都没上过大学。宁竹说,以后我们家的电工活就找你了?老漆说,没问题,随叫随到。

他们没有在任何事情上麻烦老漆的意图。但是老漆后来却帮了他们一个大忙。几年来小孟一直想跳槽去高新技术开发区,他随口与老漆提过这件事,可老漆却笑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小孟那天调侃说,怎么啦,你父亲在开发区当总指挥?

老漆说,你问这干什么?小孟说,不干什么,就是有点好奇。老漆笑了笑,你们知识分子,什么事都好奇,好奇心能当饭吃吗?算朋友吧,是一天天处出来的关系。

小孟夫妇知思图报,小孟去开发区报到的前一天夫妇到商店里采购送给老漆的礼物。老漆不肯收,他说,早知道你们知识分子也这么俗气,我就不管你们的事了。话说到了这个地步,剃须刀我收下了,不过我不带回家,带回家我也是送人,不如你们替我保管,反正我经常来,来了就能用,不一样吗?

以后的日子里,小孟家里就经常响起电动须刀吱吱运转的声音,那通常是在星期六的下午,偶尔也会是星期五或者星期天的傍晚。老漆的来访就这样成为小孟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日子里宁竹尤其忙碌,做饭洗涮的时候总能听见老漆在客厅里转动剃须刀的声音,住房太小了,宁竹在厨房里也能听清三个旋转刀头切割胡须的声音,老漆的胡子被剃须刀吞咽的声音。有一天,她在厨房里脱口而出,吵死了,烦死了!

他们对老漆心怀感激,打着灯笼满世界找也找不到这样的脚友,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对星期六还是越来恐惧,星期五的夜里小孟上床时发出莫名的怪笑,星期六,老漆又要来了。

星期六的脚步来得那么匆忙,小孟一大早就被宁竹推醒了,小孟看见宁竹脸色憔悴满眼血丝的样子吓了一跳,他以为她病了,宁竹说只是失眠了。我一直在想今天老漆来了会怎么样,我逼着自己不去想,可一闭眼就听见那该死的剃须刀的声音。宁竹突然用一种决绝的语气说,你今天不能留在家里,一起走。

那天夜里,他们回家时看见门口留下了好几颗烟蒂,小孟数了一下,一共有六颗烟蒂,小孟把它们一一捡了起来,再扔在垃圾袋里,做这些事的时候他好像是在把他和老漆的友谊一颗一颗地扔在了垃圾袋里,他的心里空落落的。

他果然没来,宁竹说,令天他不来了,他把星期六又还给我们了。

老漆没有来,这个星期六的下午显得那么宁静而空旷,小孟一时不知道做什么好,哎,你说我该干点什么?看书吧,你都半年没看书了。突然,他们听见了门外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老漆登门先打铃铛,这也是规律,刹那间小孟愣住了,宁竹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宁竹惊慌失措地抓住他的手,他还没有明白过来,人已经被宁竹拉进了卧室。

老漆在外面敲门,一边敲一边喊着他们的名字。老漆起初很文雅很有耐心,渐渐地敲门声变得急促了,那声音像雷雨一样传到卧室里,小孟摸着心脏部位,宁竹则捂住了耳朵,他们从对方的脸上发现了相仿的坚持到底的表情。大概坚持了五分钟,外面终于安静了。

一会儿,宁竹蹑手蹑脚地向窗前走去,她与老漆四目相接,老漆站在离窗子一米远的地方不停地打着自行车铃铛。

(有题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漆和小孟、宁竹夫妇二人本来互不认识,只因为老漆的热心而相互间成了朋友。

B.第一次接待老漆,小孟、宁竹夫妇俩显得“不知所措”,为后文态度变化做了铺垫。

C.小说用小孟捡起六颗烟蒂并扔到垃圾袋里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冷落朋友的极度悲伤。

D.标题“星期六”既点明双方聊天时间,又是一种隐喻,过分的规律会成为一种负担。

2.请简要概括老漆眼里知识分子的特点。

3.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名余日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⑶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 ,云归而若穴瞑。(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⑹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⑺德不孤,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_____________,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霜  风

陆 游

十月霜风吼屋边,布裘未办一铢绵。

岂惟饥索邻僧米,真是寒无坐客毡。

身老啸歌悲永夜,家贫撑拄过凶年。

丈夫经此宁非福,破涕灯前一粲然。

(注)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十月。前一年,陆游因支持抗金将领张浚没用兵,遭言官弹劾,被朝廷罢免了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的官职,此时正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过着闲居的生活。

1.请根据前三联,概括作者“悲”的原因。

2.请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濂,字景濂,其先全华之潜溪人,至濂乃迁浦江。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菜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不行,入龙门山著书。

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己,论赏,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时,帝留意文治,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令入禁中文华堂业,命濂为之师。皇大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宇。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叶以从葬之莲花山下。蜀献王慕濂名,复移茔华阳城东。弘治九年,四川巡托马俊奏:“濂真儒翊运,述作可师,黼黻多功,辅导著绩。久死运成,曲壤沉沦,乞加恤录。”下礼部议,复其官,春秋祭葬所。正德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二八,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论赏             赉:赏赐

B.今入禁中文华堂业     肄:学习

C.召问群臣藏否         间:秘密

D.未尝人过             讦:揭发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从小就聪敏记忆力强,曾经向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学习《五经》。

B.作为儒者的宋濂,既能讲授经学,又能把经学的内容很好地和现实生活结合。

C.为了考验宋濂是否诚实,皇帝暗中派人察看宋濂喝酒的情况,并在第二天查问。

D.蜀献王移茔、马俊上奏、朝廷恩准复官和祭祀等都体现了对宋濂的认可和尊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

(2)自少至老,未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

4.请简要概括宋濂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