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蓬莱·归故山
王沂孙①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注)①王沂孙:号碧山,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宋亡之后,王沂孙仕于元,曾出任学官。此词是作者解除庆元路学正的职事,回到故乡绍兴时所作。②麇:木底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从秋景写起,首句运用倒装手法,写西风似乎知道主人要归来,所以殷勤地打扫门径以示欢迎。
B.“黄叶凋零,白云萧散”即西风吹得黄叶凋零,白云冷清离散。“凋零”“萧散”正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反映。
C.“翠蛾眉妩”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描绘故山的山容,以“翠蛾”“眉妩”写山峰状貌,可谓新颖。
D.“不知消得,几多依黯”中的“依”是“依依”与“黯黯”的结合,承上面的“故国如尘,故人如梦”,表达感情细致、准确。
2.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意绪是隐微复杂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羁游饯别
王勃
客心悬陇路,游子倦江干。
槿丰朝砌静,筱密夜窗寒。
琴声销别恨,风景驻离欢。
宁觉山川远,悠悠旅思难。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间接描写写出了身为羁客的诗人在旅途中处境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疲倦之感。
B.领联对仗工整,木槿与细竹丰密正对,“朝”“夜”反对,阶梯、窗户为物对,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孤独、哀凉的气氛。
C.尾联“悠悠”一词语言凝练,情感浓郁,不仅表现了路途之远,而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D.全诗写行客从离欢着笔,写自身从别恨入手,用行客的离欢对照自身的别恨,更突出客游思归的心情。
2.首联中的“悬”“倦”二字生动传神,请结合全诗情感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①
叶梦得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胃②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注)①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②胃(juàn):缠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一场风雨过后,落花无数,清晨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只有细雨飘荡,写景富有层次,意境凄清迷蒙。
B.上片写景的重点从时间上来看是在清晨,即“晓来”之际,是实写;而前两何是回忆昨日风雨落花的景象,是虚写。
C.“落花”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一个“舞”字写出落来花随风飘舞的景象,一个“送”字,斌予落花人的情态,创意新奇。
D.全词既有“落花”“风”“雨”等哀景,又有“游丝千丈晴空”的高旷浦新,约中有豪放之气,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2.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梓人①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师官署,余往过焉。委材,会众王。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日: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固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款其门 款:敲击
B.愿佣隙宇而处焉 处:居住
C.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阙:缺少
D.通是道者 通:通过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B.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C.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D.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观察房屋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深、圆方和短长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起初“我”并不相信。
B.京兆尹要修整官邸,“我”拜访他时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匠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上了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的名字不在其列,“我”很吃惊。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可以被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洽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能够顺应自然。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