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怨恨:暴力纠纷的情感解释(节选) 邢朝国 怨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怨恨:暴力纠纷的情感解释(节选)

邢朝国

怨恨本身是一种情感,而情感嵌入个体的社会性活动之中,并且具有社会意涵,这种意涵通过社会化过程传递给个体,使个体学会如何去表现、诠释自己的情感,如何去感知他人的情感。

对于那些因情感而生的行动,韦伯称之为情感式行动。“情感式行动是为了满足那些直接的报复、享受、热爱、喜乐和抒发直接感情的需要——无论它们是以何种被动或升华的方式出现——做出反应的行动。”但情感式行动并不必然与价值理性行动或者目的理性行动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而是存在转化的可能。尤其在中国社会场景中或者在中国人身上,对理性与激情、利益与感情很难做一个明晰的区分。现实的情况是,理性的行动与情感式行动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

韦伯倡导对情感式行动进行移情式(或者神入式)理解,并且“我们自己越涉入以下这些情感性反应,如焦虑、愤怒、野心、羡慕、嫉妒、爱、狂热、骄傲、仇恨、忠诚、奉献和各种不同欲望以及所衍生的非理性行为时,我们越能够同情地去理解。即使当感情强烈的程度完全无法拟情式理解,并且无法知性地计算情感对行动方向和手段的影响时,亦是如此”。当然,韦伯所说的理解除了拟情式再体验之外,还包括理性的确证、知性的诠释,并且二者在同一个理解过程中同时出现,以把握社会行动背后的意义。

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意义的赋予以及主体对意义的解释本身是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系统之中的。因此,对情感以及情感式行动的诠释离不开文化情境,只有在具体的文化系统中,我们才能鲜活地理解情感的文化意涵以及情感式行动的社会意义。

在西方哲学的解释体系中,怨恨与“无能”和“攀比”密切相关。一方面,怨恨的主体是具有奴隶意志的弱者,他们由于自身的无能和怯懦而无法直接采取行动来宣泄对怨恨对象的不满,因而在隐忍中积蓄愤恨;另一方面,怨恨是指向他者的,怨恨者与他者之间存在一种价值攀比,但是怨恨者无法容忍自身的价值低于他者的价值,因而不惜伪造价值图表,以此对价值图式进行转换,进而达到否定他者的目的。

舍勒认为,“怨恨是一种有明确的前因后果的心灵自我毒害。这种自我毒害有一种持久的心态,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波动和情绪激动,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情态”。就怨恨的程度和方式而言,舍勒认为它一般与个体的资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相关联。此外,一些特定形式的“境遇”本身已具有“怨恨危险”,而不论陷入该境遇的个体资质如何。

在中文语境中,怨恨由“怨”和“恨”两个字组成。其中怨是一种不满、责怪的情绪,在中国的语境中常与“恩”连在一起,即恩怨,背后暗含了道德情愫。另外,积压的矛盾、仇恨称为宿怨。在中国的文化脉络中,似乎某些特定的群体更具有怨恨气质,比如年长而没有配偶的女性称为怨女,伤离怨别或者被丈夫冷落的妇人称为怨妇,不和睦的夫妻被称为怨偶,仇人冤家又可以称为怨家;等等。至于怨恨中的“恨”字,表达了一种更为普遍的情感,其含义更为复杂,通常是对错误、敌意行为的长久不满和愤慨,包含了悲痛、后悔、妒忌等多种意涵。那些失意抱恨的人被称为“恨人”。

(选自《学海》,有删改)

1.下列关于“情感式行动”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而表现出来的行动被称为情感式行动。

B.只要条件具备,情感式行动与价值理性行动可以互相转化,它们之间并非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C.由于中国人的理性与激情很难有明晰的区分,所以在任何时候,情感式行动与理性行动都是融合在一起的。

D.韦伯认为,不论情感强烈与否,我们都能够通过移情的方式对情感式行动同情地去理解。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情感借助个体的社会性活动而具有社会意涵,并影响个体的社会性活动。

B.对“怨恨”这一情感作出合理的诠释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文化情境,这样才能鲜活地理解它的文化意涵。

C.舍勒认为,怨恨情绪的产生有明确的原因,它是因强抑某种情感和情绪使其不得发泄而产生的。

D.舍勒认为,怨恨的程度与方式和个体的资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韦伯所说的情感式行动作分析时,作者认为只要将情感式行动放在具体的文化系统中,就能理解其社会意义。

B.西方哲学认为,弱者因为无能而在隐忍中不断积蓄愤恨,会产生怨恨情绪。

C.从西方哲学和中文语境的角度来看,中西方对“怨恨”一词的理解完全不同。

D.作者认为,在中国的文化脉络中,只有某些特定的群体才具有怨恨气质。

 

1.C 2.D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项,“在任何时候,情感式行动与理性行动都是融合在一起”错误,依据第二段“现实的情况是,理性的行动与情感式行动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可知,原文说的是“常常”,而不是C项所说的“任何时候”。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D项,“和个体的资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有关”错误,依据第六段“舍勒认为它一般与个体的资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相关联。此外,一些特定形式的‘境遇’本身已具有‘怨恨危险’,而不论陷入该境遇的个体资质如何”可知,原文说的是“一般”“此外”,故D项与文意不符。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 A项,“只要……就能理解其社会意义”错误,依据第四段“只有在具体的文化系统中,我们才能鲜活地理解情感的文化意涵以及情感式行动的社会意义”可知,原文是必要条件,而A项理解成了充分条件。 C项,“完全不同”错误,依据第五段“在西方哲学的解释体系中,怨恨与‘无能’和‘攀比’密切相关”,第七段“在中文语境中,怨恨由‘怨’和‘恨’两个字组成。其中怨是一种不满、责怪的情绪”可知,原文说到了从西方哲学和中文语境的角度来看“怨恨”一词,但是没说理解是否完全不同,故C项无中生有。 D项,“只有某些特定的群体才具有怨恨气质”错误,依据最后一段“在中国的文化脉络中,似乎某些特定的群体更具有怨恨气质”可知,原文是推测,而D项用“只有……才”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好的事物人人向往,若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它也容易被遮蔽。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研究的课题。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然而,如何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以更有力的抓手、更具体的评价机制,去培养和提升每一个公民的审美能力,却长期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或许是因为,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人生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美术馆内,许多人驻足于一幅名画前,凝神欣赏;音乐厅内,观众为一首乐曲微笑、颔首、动心;街头驻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衣着得体、神采奕奕地从你身边走过,这些都是美的窗口。可是,肯定也有不少人认为,美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养家糊口,不懂审美也没什么大不了。

只是,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个人来说,它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我们每个人身处相同的世界,但是对美的理解不同,打量世界的视角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难怪有人说,“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对社会而言,审美能力也是培育历史文化意识的重要基础。如今,尽管有越来越多的人出国后选择去罗浮宫、大英博物馆、玛雅美术馆参观,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却不在少数;尽管城市中的雕塑越来越多,但真正走入市民精神生活的却寥寥无几;艺术品市场繁荣火爆,但泡沫也不小,个别收藏者连作者都不了解就举牌,一转身又投向下一场拍卖。可见,缺乏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内在追求,国民很难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也很难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断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是一种刚需。从现在起,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为时不晚。尤其是学校教育,要把美育课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注重引导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保护好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让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

(选自赵婀娜《美育是一种刚需》,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是有力量的,于教育而言,就是通过美育的教育来培养人的坚强性格和独立人格。

B.培养和提升公民的审美能力长期缺少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审美能力的需求不强烈。

C.没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就不可能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升现代文明的水平。

D.全社会要支持美育发展,建立科学的美育评价制度,尤其是学校,要把美育教育落实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直接或间接引用孔子、蔡元培、乔布斯等人的名言进行论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

B.文章第四段采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了美术馆内、音乐厅内以及街头驻足所见这些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第五、六段从社会维度论述了审美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D.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逐层深入,环环相扣。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的每一个有趣的方面都有美感的存在,可以说,美的即是有趣的,有趣的即是美的。

B.对个人来说,审美能力关系到感受生活的能力,对美的理解不同,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不同。

C.国民要想在内心深处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足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内在追求是需要有的。

D.为美献身是一种精神追求,为面包而活是一种物质追求,有时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令人幸福。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想参加某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写的自荐信的主体部分,阅读后,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我叫高志远,是省级重点中学××中学2018届毕业生。②我的母校有30余位学长毕业于贵校,其中×××还曾担任过贵校的校级领导。③我学习刻苦,思维活跃。在高中时成绩优秀,一直在年级前10名。④我兴趣广泛,爱好多样。尤其喜欢文学,在写作。上较有建树,已发表文章50余篇。⑤贵校拥有百年的历史积淀、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梦寐以求的顶级名校。⑥恳切希望贵校务必给我一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万分感谢!

(1)游离中心,必须删除的一个句子是(只填序号):

(2)材料中有两处表述不得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5个字。

专家表示,①_______ ,生活中常有因生吃鸡蛋而患病的事例。鸡蛋里面常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空场弯曲菌等致病细菌,对于健康的成年人而言,少数几个细菌很难造成危害。但对于老年人、婴幼儿, ②_________,如尿毒综合征、出血性腹泻、败血症等。鸡蛋中的细菌要被杀死,需要大约70摄氏度的温度。③________,就意味着其内部的温度不到70摄氏度,也就是说,它里面可能有细菌,不能随便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石榴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

B.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C. 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了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

D. 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父亲逃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弟弟妹妹_____________,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期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_________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时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他有多少理由,也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___________的程度。一位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运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____________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    )。也许是,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嗷嗷待哺  高高在上  无以复加  衣锦还乡

B.牙牙学语  高高在上  举世无双  衣冠楚楚

C.牙牙学语  至高无上  举世无双  衣冠楚楚

D.嗷嗷待哺  至高无上  无以复加  衣锦还乡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位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令其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B.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C.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令其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D.一位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令其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片砖瓦  一桌山珍海味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B.一桌山珍海味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一片砖瓦

C.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一桌山珍海味  一片砖瓦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D.一片砖瓦  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一桌山珍海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