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反弹琵琶”,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有意突破常规,通过逆向思维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仿照下面示例,再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反弹琵琶特点,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人说“近墨者黑”,我说“近墨者未必黑”。池塘里的淤泥够黑了吧?可是,就在这淤泥中却生长出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在学本事、长见识的过程中,舒适有时候反而会是一种障碍。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每天没少做题,成绩却不见提高,仔细检查发现,( )。
只愿意驾轻就熟,不愿意费劲解决难题。这种学习,很难进步。勇于走出舒适区,_________地向艰难区进发,才能真正长本事。其实,舒适区像一个圆。你越不怕吃苦,向外_________,这个圆就越大,人生的体验就越丰富,发展空间就越大。任何事情都不是_______的,越畏首畏尾,不愿努力,你所画的圆就越小得可怜。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把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程度就只有“桶”那么大。气温一下降,这种“舒适”就有几分可疑。苏东坡有首诗说,“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_________之作,不在挫折中磨砺,怎么可能取得成功呢?满足于现状,错失的是更大的舞台。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面看数量不少,但孩子做的都是会的那几种,其实是在不断重复“1+1=2”
B.孩子做的都是会的那几种,表面看数量不少,其实是在不断重复“1+1=2”
C.孩子做的都是会的那几种,是在不断重复“1+1=2”,虽然数量不少
D.孩子在不断重复“1+1=2”,虽然做的数量不少,但都是会的那几种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慢条斯理 开拓 一挥而就 激奋
B.循序渐进 开拓 一蹴而就 激愤
C.慢条斯理 开拔 一挥而就 激愤
D.循序渐进 开拔 一蹴而就 激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以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为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程度就只有“桶”那么大。
B.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以自己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C.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哈也不愿干,把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区就只有“桶”那么大。
D.那个古希腊的犬儒主义者第欧根尼,啥也不愿干,把蜷在一个桶里晒太阳当作最高追求,那他的舒适程度就只有“桶”那么大。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借景抒怀,展现出作者满怀信心、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
(3)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①诗
韩㴲②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③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④。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潘邠(bīn)老:北宋诗人潘大临,字邠老。其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闻名遐迩,后世多有借此句续诗成篇者。②韩㴲:南宋诗人,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乡。③吴山:在浙江杭州城内。④行藏:出处,行止。语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多指出仕及归隐。
1.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重阳节前登吴山,正逢风雨,前人的诗意与自己眼前的景象恰相吻合,于是即景生情,落笔成章,虽直引前人成句入诗,但妙合无垠,别成佳作。
B.诗歌首联既说明了时节、天气和地点,更通过满城风雨的环境烘托,独上吴山远眺大江的行为展现,突出了诗人闲适、洒脱的形象特征。
C.第三句写自己年届晚境,老眼昏花,健忘到记不清行路的地步,索性不再把远近放在心上,既有岁月催人、老年将至的悲慨,又有不戚戚于此的超然。
D.第三联写自然风光每每让人诗兴大发,而眼前这派秋景,却只带给诗人无尽的痛苦感伤。两句一放一收延续上联的跌宕之势,颇有杜诗顿挫之风。
2.论者谓此诗尾联有“文已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賜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鱗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髙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还是孩童之时,面对世俗官吏的干扰,只是专心读书,在书中与圣贤神游,读书很有定力,表现出了过人之处。
B.狄仁杰崇孝重友。狄仁杰曾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出差。当时狄仁杰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看到狄仁杰之举,他感到羞愧,于是和好如初。
C.狄仁杰认为,大将军权善才只是砍伐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被皇帝下召诛杀,会让皇 帝背负无道昏君的千古骂名,力劝皇帝改变主意。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②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