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分...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结合文本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紧接着这句话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2)第二段叙述庄宗和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3)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句段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句段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是文章的开篇第一句,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下文的分析论证,都是围绕这一论点进行的。 ②文章第二三两段,“晋王将终”时,庄宗的力量是“衰”的,他们励精图治,心中藏有复仇的愿望,终于,“其后用兵”“凯旋而归”,由“衰”到“盛”。然而,“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再由“盛”而“衰”。围绕庄宗如何由衰到盛,再由盛到衰,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③文章第四段,再从“盛衰”说起,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从而进一步论述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对比论证的。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句。

①而身死国灭

天下笑;

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⑤岂伶人也哉。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曰:“满招损,谦得益。”

逸豫可以亡身。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数十伶人困之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仓皇东出……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

本其成败之迹。

④抑其成败之迹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其矢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③入于太庙

④及仇雠已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