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两个连词“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改句中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似潺潺的山间流水,多了一份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所以,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对增加的这两个“而”字拍案叫绝。 【解析】试题此题要求“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就是让考生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作用,即说明增加虚词“而”带来的表达效果。所以,应侧重于赏析虚词的语境作用。此题主要从舒缓语气的角度分析,加“而”字后,句中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某报纸拟刊登的一则启事的正文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为了让越剧更好地走上新时代的发展之中,《中国越剧》组委会决定向社会各界广开言路,垂询“行外人”的意见,聆听“行外人”对越剧艺术发展新方向、新目标的展望。《中国越剧》经过精心规划,自当天起推出“行外人·越剧与生活”主题征文活动,希望越剧爱好者能显山露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在引《尚书》中的话作答时,顺势从中引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文章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理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醉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恰好折射出其官场浮沉和心中历程的变化。()。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__________,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儒家__________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已任,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于是,在青年时期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着。不饮酒,正是他恪尽职守、坚守正道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贬谪成为常态。宦海中沉浮的欧阳修,一方面尊奉儒学,对于政务尽职尽责;另一方面,每日面对官场种种黑暗,又无法做到__________。沉醉,便是官场起伏中的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最终,随着个人的政治理想、人生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渐行渐远,道家回归自然的思想就成为士人们的精神寄托,成为欧阳修心灵的慰藉地。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是心灵的自由和奔放。以酒为乐,便成了晚年欧阳修__________的宣告。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欧阳修的这种经历与心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诗歌

B.欧阳修的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C.而这种经历和心态的变化在古代封建士大夫中非常典型

D.欧阳修也成了古代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传播者   鼓吹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B.缔造者   激励   置之度外  置身事外

C.缔造者   鼓吹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D.传播者   激励   熟视无睹   超然物外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B.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而是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C.这种超脱不是由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带来的社会秩序束缚的一种挣脱

D.这种超脱不是源于历经世事后心灵的寂灭引起的,而是对社会秩序带来的束缚的一种挣脱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 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C. 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 《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枕中记

[唐]沈既济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俄见卢生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生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崔氏女,生大悦。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汴州,领河南采访使,征为京兆尹。

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引刃自刎。其妻救之,获免。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将殁,上疏。诏曰:“卿俊德,作朕元辅,期于有瘳。”是夕,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稽首再拜而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B.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C.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D.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黍:谷物名,其籽实煮熟后有黏性,可酿酒、做糕等。今北方谓之黄米。

B.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C.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也可以称皇帝的死。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生人生得志,连升官职。到家第二年考中进士并多次升官;三年过后,调出京城,升任不同官职,后应皇帝的命令担任京兆尹。

B.卢生有将帅之才,深得皇帝信任。卢生没有辜负皇帝对他的信任,大破戎虏,拓展了疆土,建筑了三座大城来把守要害,边境的百姓都歌颂他。

C.卢生仕途失意,心生悔意。同僚诬陷他和边疆的将领勾结而图谋不轨,官吏跟着他到他家将他抓起来,故卢生很后悔做官。

D.吕翁点醒卢生,人生如梦。当卢生醒来时,吕翁对他说:“人生所经历的,不过如此啊。”卢生惆怅良久,磕头拜了两拜后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2)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