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 ,中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         ;四十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98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2万亿美元,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四十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回望历史,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临摹;放眼天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         ,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       的教师爷。我们只有(      ),从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新的辉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宵衣旰食  诗篇  金锦囊  颐指气使 B.发愤图强  史诗  教科书  指手画脚

C.宵衣旰食  诗篇  教科书  指手画脚 D.发愤图强  史诗  金锦囊  颐指气使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忘锐意进取、硕果累累的成功历史 B.继续迈开锐意进取的有力步伐

C.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D.继续发扬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临摹

B.回望历史,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放眼天下,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

C.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临摹;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

D.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

 

1.B 2.C 3.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根据使用对象,应用“发愤图强”。 诗篇:比喻生动而有意义的故事、文章等。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表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用“史诗”更合适。 教科书: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为学生上课和复习用的书。金锦囊:特别珍贵的计策或办法。应选用“教科书”,与后面的“教师爷”对应。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语境重在表现外国无权对中国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而不是重在傲慢的态度,用“指手画脚”更合适。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解答这类试题,应主要考虑语境和文段的中心意思。联系前文“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望历史……改革鲜有善终”可知,括号所在的结论句应旨在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所以排除A、B两项。 再考虑与后文“从中总结经验”的衔接性从“伟大精神”中“总结经验”在意思上说不通,所以排除D项。 故选C。 3.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画线句存在两处错误:一个是搭配不当,“道路”与“临摹”不搭配,可将“临摹”改为“复制”,排除A项、C项; 一个是语序不当,“回望历史”与“放眼天下”后面的内容应互换,排除B项。综合分析,D项最恰当。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钟鼓馔玉不足贵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与尔同销万古愁

 

查看答案

《将进酒》中运用陈王昔时宴平乐的典故的作用是( )

A.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美好的追求。

B.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表现现在生活的自在。

C.借陈王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D.借陈王曹植的典故感叹今非昔比。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朝如丝暮成雪______

(2)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

(3)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_

(4)陈王昔时平乐______

(5)斗酒十千______

(6)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

(7)须沽取对君酌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注),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古文观止新注》,有删改)

(注)辟书:招聘文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B.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C.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D.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

B.六经:孙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后人称之为“六经”。

C.雅、颂:源于《诗经》对音乐的分类,“雅”即所谓正声雅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铭:铸刻在器物上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变为一种文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认为,诗人常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而不是写诗导致诗人穷困潦倒。

B.王文康高度赞扬了梅圣俞的诗作,但他也未把梅圣俞推荐给朝廷。

C.梅圣俞失意,到老也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羁旅愁思、心中感慨。

D.梅圣俞去世后,谢景初担心其诗作散失,就选取梅圣俞从洛阳到吴兴期间的诗,编为十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字;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两个连词“而”字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