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汤勤福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年3月25日)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中华礼制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这种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中华礼制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的作用,使诸民族之间逐渐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使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是因为即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
B.“进退周旋,威仪抑抑”讲的是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孔子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反映了内在精神实质。
C.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是具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D.《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体现了礼法合一的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的“尊其义”,在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中有体现。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共享单车成国民素质照妖镜:有人涂抹 编号据为己有,有人随意乱放私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它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坏……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下面是新闻报道中的部分文字,请在阅读后写一则新闻短评,表明自己的观点,100字左右。
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冠。雷海为说,自己7岁起读诗,喜欢诗词中文字的韵律感,至今仍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从20岁离家起,雷海为已经在外漂泊17年。做礼品销售那几年,每周末他都会去书店看诗词,在书店里背完,回家后默写下来,下次去书店校对一遍。如今做起了外卖小哥,在等餐间隙,其他人都在看直播、打游戏,雷海为却拿起手机背诗。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在他看来,“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挥之不去。
下面是某地摄影大赛征稿启事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加速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我区治水、护水、爱水的样子,我区环境治理办公室决定举办河湖主题摄影大赛,欢迎摄影爱好者踊跃掺和。征稿要求如下:参赛作品应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拙作必须原创,参赛作品必须注明作者姓甚名谁、作品名称、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主办单位将向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并惠赠《“碧水清波﹒美丽家乡”摄影作品集》一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经,专指儒家文化。因为自汉武帝时期以来,儒家文化超越诸子百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在此后的历朝历代,儒家思想都被看作社会发展中的纲常伦理,被认为是思想文化界的中流砥柱。史,便是史书。中国历史上的“正史”,从汉代的《史记》开始,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史书《清史稿》,总称为“二十六史”。子部,就是指人们常说的“诸子百家”。百家之长与儒家之尊共同盛放于中国文化的百花园中,才使得中国文化生生不息、鲜活有力。集部,泛指一切文化艺术,包括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
综合来看,如果我们将国学比喻为一座高耸入云的 文化大厦,那么:经,是这座大厦的钢筋结构,有了儒家经典,就立起了中国主流思想;史,是大厦的水泥浇筑,水泥的巍然填充与钢筋的昂然挺立,就构筑起了中国文化的坚实外形;( ),所以,子部的百家思想,就如同为这座大厦开了一扇扇的门窗,正因为有门窗的参与,才使得空气流通、阳光照耀;集部,像是大厦里一切装潢与内饰,丰富多样,精彩纷呈。是“经史子集”四个 部分,全面支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美轮美奂的殿堂。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 “经史子集”四大部类,一说起“经史子集”,就在 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B.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而“经史子集”就在学术意义 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
C.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 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D.“经史子集”在学术意义上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内容,按照学问体系上的划分,中国传统文化可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诸子百家”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面对国家危难,我们要时刻牢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理念。
B.她对自己失败的婚姻耿耿于怀,一遍遍向周围的人哭诉,简直是“祥林嫂”。
C.《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被称誉为“四大名著”。
D.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钢筋水泥建起的这座楼宇非常庞大,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B.虽然用钢筋水泥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这座楼宇却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C.水泥钢筋建起的这座楼宇缺乏生机、密不透风,虽然它是一座庞然大楼
D.而钢筋水泥虽然建起了一座庞然大楼,却也使得这座楼宇密不透风、缺乏生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诗人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