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买画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

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买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

(本文发表于《小说月刊》2016年5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程豫的院子朴素,并且种着菊花,由此会让读者联想到陶渊明,作者以陶渊明衬托程豫的为人,使其品质更突出。

B.一直很懂礼的儿子,今天为什么会与人吵架呢?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看到这里,读者会急于知道下文。

C.当讲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答应了,由此可知书生非常信任程少爷。

D.给了书生银票和衣服后,“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有深意,那就是书生知道自己错了。

E.文章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读来给人启发。

2.“程大少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3.程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BD 2.①照应了前文的情节。因为八大山人的画书生以五百两银子的低价卖他,他心里有些怀疑。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他怕是赝品,所以他才进一步鉴定,发现画是假的,争吵时程豫回来,有了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③此段内容承前启后,使文章内容更充实丰富,人物的特征也由此得以展示和突出。 3.①心性淡泊,不追求名利。他厌倦官场,喜爱田园生活。②严格教子,家教严。儿子一直很懂礼,当他知道儿子与人吵架他很生气;看到儿子拉着一个书生,他冷着脸,并让儿子“放手”。③宽厚包容。当他知道那幅画是假的后,也没有生气,更没有揭穿,而是帮助那个书生。④慧眼识人。从画上他看出该书生的绘画功底不浅,最终该书生成为画家。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分析概括的能力。 A项,“作者以陶渊明衬托程豫的为人”是由前面“由此会让读者联想到陶渊明”引发的,有些牵强; C项,“由此可知书生非常信任程少爷”错误,从文中来看,书生急需钱财,而且他也知道这画是自己仿画的,终于肯用这么高的价钱买下来,所以当买主程少爷发现没有带钱的时候,书生同意改天去拿; E项,“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塑造了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错误,“肖像、心理”没有体现。 故选B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把握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设题的句子、段落,把握该句或该段的意思,然后从内容和情节的方面分析作用。本题问的是“程大少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这一段的作用。首先看这段文字的意思,“程大少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是说程大少对画产生怀疑,“仍”表明之前书生以五百的低价卖给他的时候,程大少心里就有了怀疑,所以此处的内容与上文形成照应;然后看下文写了什么内容,下面写到“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因为“不放心”所以才进一步鉴定,才能发现画是赝品,才会发生争吵,才会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内容,所以这一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最后从本段所处的位置和段落的特点来看,这段文字处于文章中间,且是独立成段,这样的段落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程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确定人物的角色,接着要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以及事件的发展来分析人物特点。从文中来看,程豫是致仕者,是父亲,是长者,是伯乐;首先从致仕者的角度来看,“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程豫心性淡泊,厌倦官场;然后从父亲的角度来看,他对儿子要求严格,听说儿子与人争吵,非常生气,看到儿子拉着书生,让儿子“放手”,儿子很知礼,这些都可以看出他对儿子要求很严格;从长者的角度来看,明知道书生的画是赝品,却没有生气,没有揭穿,而是顺势给了书生五百两,因为他猜到书生有难处,这表现出程豫的宽厚;从伯乐的角度来看,他从书生的画上看出其功力不浅,并给书生留了纸条“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而书生最终成为画坛名家,这些说明他有识才之慧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伟大的莎士比亚

格林布拉特

宏程心路

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了当时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据说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后来,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在工作过程中,导演发现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就让他在幕后给演员配台词,当戏中的配角不够时,也让他上台跑龙套。渐渐地,在跑龙套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戏剧才能得到了发挥。莎士比亚本来就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又加上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再配上他的戏剧天分,不久,他便开始了剧本的写作。

剧团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剧院,就得不断有新的剧目上演,莎士比亚的创作才能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很快,他创作的《亨利六世》终于在伦敦上演,观众蜂拥而至,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此,他成为一名当时少见的靠写作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收入也日渐丰裕。

慧眼识英杰

有一天,正在台上演出的莎士比亚引起了一位贵族的注意,他就是南安普顿伯爵。虽然伯爵当时还不满20岁,却已成为伊丽莎白时代最高贵的望族。伯爵是个戏迷,他发现今天这出戏有一位陌生的男演员,并有些特殊的东西吸引着他。经打听,伯爵发现这名普通的小演员竟能写出诗歌,便请团长引见了莎士比亚,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参加文学聚会。

就这样,莎士比亚成了南安普顿伯爵家里的常客,伯爵的家和他与这些贵族青年的聚会,似乎成了一所“学院”。在这里,他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还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为他以后作品中对贵族生活生动的描绘奠定了基础,这对莎士比亚后来的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只暴发户式的乌鸦”

到1592年的时候,莎士比亚在伦敦的戏剧界已经小有名气了。因为他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大学才子罗伯特·格林的嫉妒。格林在《千悔换一智》中有这样一段话:

“别相信他们(指演员们),因为他们当中有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暴发户式的乌鸦,用一张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他写了几句虚夸的无韵诗就自以为能同你们当中最优秀的作家媲美。他是个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

格林的这段话是在影射莎士比亚。格林称莎士比亚为“暴发户”,说明当时莎士比亚在剧坛上已经很引人注目了。“一只用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乌鸦”,说明莎士比亚在创作中大量汲取了前人创作的营养。“用演员的皮包藏起他的虎狼之心”,说莎士比亚有“虎狼之心”,恰恰反映了莎士比亚在创作上坚持自己的风格,敢于同对手抗衡。说莎士比亚是个“打杂工”,反映出他的多才多艺,既当演员,又当剧作家。“恬不知耻地以为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这句话是直接影射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Shakespeare)这个姓的前半部分(Shake)有“震撼”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在“大学才子”停止创作之后,莎士比亚真的成了唯一能震撼英国舞台的人。

悲剧不悲

1601年,莎士比亚清楚地看见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创作历史剧和喜剧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使他有足够的艺术功力去反映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开始转向悲剧创作。

虽然莎士比亚的悲剧人物的结局最终都是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已经放弃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英雄人物身上,都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精神和乐于助人、善良真诚、勇于牺牲的美好品德。莎士比亚对美好的人性并没有失去希望,仍对人类前途充满信心。

完璧微瑕

莎士比亚有代表作《哈姆莱特》,剧中丹麦国王的弟弟以水银灌入国王耳中将他毒死,从而引出王子复仇的动人故事。莎翁在这里有个小小的错误:水银不会置人于死地。一般所说的汞中毒是指汞化合物或汞蒸汽的中毒,能由耳道灌入的微量水银在常温下绝不会蒸发出足以致命的汞蒸汽。

在《裘里斯·凯撒》中,凯撒问勃鲁托斯:“现在几点钟啦?”勃鲁托斯回答说:“已经敲过8点了。”可是敲点报时的钟,是在凯撒被刺约1400年后才发明的。

(节选自《莎士比亚新传》,有删改)

(相关衔接)

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选自《莎士比亚戏剧集·序》)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写剧本,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戏剧天分,二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三是长时间在剧院里工作。

B.莎士比亚的成功离不开南安普顿伯爵,他的演出引起了伯爵的注意,所以邀请他到自己的府上参加文学聚会,为成功打下基础。

C.南安普顿伯爵的聚会就像“学院”一样,使莎士比亚受到了艺术熏陶,并且参加聚会的贵族给莎士比亚的创作提供了很多帮助。

D.人无完人,莎士比亚因为一些相关知识的欠缺,致使他的剧作创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这也影响了他戏剧方面的成就。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因为莎士比亚最初几年的职业是当杂役,在剧院门口为观众看马,后又在剧院里当上了勤杂工,因此他口齿伶俐,头脑灵活,于是导演就让他上台跑龙套。

B.当年的伦敦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提供了用武之地,他的天赋得到了发挥,最终他成为一名靠写剧本就能生存的剧作家,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C.莎士比亚的成功引起了“大学才子”格林的嫉妒,所以格林直言不讳的指责莎士比亚,但这并未阻挡莎士比亚的成功,最终格林只能停止创作。

D.莎士比亚创作历史剧、喜剧之后,又开始创作悲剧,主要是因为在创作历史剧和喜剧时,他积累了很多创作经验,此外就是他对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有所认识。

E.本文重点介绍了莎士比亚在戏剧和诗歌方面创作的成就,他的戏剧放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具有超时代的意义。小标题的形式简洁、凝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3.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汤勤福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年3月25日)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中华礼制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这种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中华礼制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缓和矛盾、化解冲突的作用,使诸民族之间逐渐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使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推进,是因为即使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

B.“进退周旋,威仪抑抑”讲的是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孔子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反映了内在精神实质。

C.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是具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

D.《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体现了礼法合一的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记·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的“尊其义”,在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中有体现。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共享单车成国民素质照妖镜:有人涂抹 编号据为己有,有人随意乱放私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它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坏……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查看答案

下面是新闻报道中的部分文字,请在阅读后写一则新闻短评,表明自己的观点,100字左右。

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冠。雷海为说,自己7岁起读诗,喜欢诗词中文字的韵律感,至今仍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从20岁离家起,雷海为已经在外漂泊17年。做礼品销售那几年,每周末他都会去书店看诗词,在书店里背完,回家后默写下来,下次去书店校对一遍。如今做起了外卖小哥,在等餐间隙,其他人都在看直播、打游戏,雷海为却拿起手机背诗。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在他看来,“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挥之不去。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地摄影大赛征稿启事的部分内容,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加速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我区治水、护水、爱水的样子,我区环境治理办公室决定举办河湖主题摄影大赛,欢迎摄影爱好者踊跃掺和。征稿要求如下:参赛作品应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拙作必须原创,参赛作品必须注明作者姓甚名谁、作品名称、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主办单位将向获奖作者颁发证书,并惠赠《“碧水清波﹒美丽家乡”摄影作品集》一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