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实验,小羽在传统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实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把市场做规范。于是他把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转换思维,笑迎阳光 一样山水别样情怀,转换思维看问题,便可笑迎美好明天。 小羽眼看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而使得产业逐渐衰败,她选择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并拟定了地方标准,把市场做规范。在创业的道路上遭遇坎坷,小羽没有退缩放弃,而是愈战愈勇,她没有独享专利,而是公之于众,与人共享;她没有任市场混乱而是勇担规范市场的责任。小羽懂得只有转换思维看难题,才能坦荡地笑迎阳光,于是她得以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里在就业初期受人排挤欺辱,就在人人都贬低她时,她总是换个角度看自己,“你没有他们口中那么差,你有自己的潜力”。就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她终于打破了美国脱口秀的传统形式与嘉宾交换秘密,走进彼此的世界,节目最终成为收视冠军。在别人冷眼相看时她从美好的角度看到自己的价值,她敢与换个思维创新脱口秀形式,所以她看到了自己的光芒,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换个角度看自己,一样境况别样结果。 曹文轩转换思维,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美丽童话的不完美。单纯美好的童话故事总能让人幻想这世界的美妙,相信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完美。但曹文轩认为现代孩子缺乏的是面对挫折的勇气,他们没有一颗坚强勇敢而强大的内心。于是他坚持写作励志而又不失美好的故事,因其独具一格的写作角度,他最终斩获“国际安徒生奖”。曹文轩转换思维,敏锐地察觉到孩子们最需要的精神力量,他没有沿袭以往儿童读物的写作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教导孩子们学会勇敢坚强的面对困难。换个思维看世界,一样的世界别样领会。 人生充满不如意,换个角度看问题,成就了材料中的小羽,也会成就我们自己。不被常规所困扰,勇于突破传统,你便会收获不一样的结果;以新思维看老问题,你便会发现其中的美。 学会转换思维,便可笑迎阳光,拥抱美好明天。 【解析】 试题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就必须认真审视材料,设法找出材料中有关立意的点滴“标识”,反复揣摩命题人既定的写作“走向”,尽量做到“顺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则材料可以压缩为:小羽自主研发,获得专利,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不断创新,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 由此可见,小羽的成功,既有创新开放,又有规则合作,更有分享与共享的时代正能量。效果: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应重视“综合”二字,这“综合”体现了“你的思考、权衡与判断”。小羽在“推新”但“被模仿”后,便“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不断创新”,这样的含意,完全切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时代“主旋律”。“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的写作指令,强调要有整体意识,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只抓其中某个词,或某两个词来立意,必须关照整体。 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可注重如下一些基本的写作着眼点:1.创新创业,五大发展理论(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2.①技术创新与自主创新,②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法制建设和政府职能,③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④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⑤文化传承与推陈出新,⑥ 创新驱动与创业环境,⑦优先致富与共同致富,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3.新式花茶的开发,具有产业转型的意义,即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4.主动打破技术垄断,积极制定行业标准的行为,既是“店多隆市”商业规律的生动例证,也是“和气生财”古训的现代诠释,更是当下中国亟 需的共享发展理念的极佳体现;5.小羽研发的新式花茶遭遇到大量伪劣假冒,并没有放弃,也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下,以敬业、诚信、友善的态度带领大家制定行业标准,倡导法治规范市场,形成行业创新、和谐的局面,这些也足可以让考生把自己的关注目光和 写作视野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可以思考面向市场、正视自己,可以思考创新要真实、规范,讲诚信,可以思考如何合理合法保护专利产 品以及知识产权的问题等等。创新创业,规范,共享,德业双修以及敬业,诚信,友善等等,均 可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和思考的空间。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先解读材料,“历经几年试验”——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之积累。“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后小羽公布工艺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利益的损失,从长远看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体现了“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从社会角度而言,任何行业的创新者在起步初期都将面对各种挫折,此时,行业规范的建立将极大地保护创新者的前行。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立意:在积累的基础上,从传统中推陈出新,实现创新获得成功;创新需要思想的“火花”,但保护这种“火种”则需要建立规范;“舍弃”不一定代表着利益的损失,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更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行人所见所感,因为战乱,行人远离家乡,尽管看到春日美景,仍离愁难解。

B.“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写出了梅花之凋零,“细”写出了柳条之初生,两字点明了时令。

C.上片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迢迢春水写出了愁绪之多,绵延不断,画面生动,意境优美。

D.下片的“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念的缠绵深切,而“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中对闺中人的深情嘱咐。

2.下片“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是传唱久远的名句,请对其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偃蹇谁怜汝”表达了“我”对“青山”的无动于衷的埋怨,“劝我溪边住”则转换成“青山”对“我”的规劝。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片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词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在词人笔下,“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表明词人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

2.结合最后一句“听读《离骚》去”,分析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注)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

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注)素商:即秋令。《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抓住物候时序的变化,描绘了特定时节和环境中的景色。

B.下片开头抒情,写旧情难忘,又添新愁,而友人难聚,愁闷无法排遣。

C.最后五句以景结情,巧妙地以黄昏之景来衬托和强化词人心中的悲苦。

D.词人登高远望,览景生情,不由回想往昔,将眼前景和昔日景进行对比。

2.词的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作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