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如何理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

如何理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句话。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这就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借助了外界条件。 【解析】 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及赏析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句,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首先理解本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句意是: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他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他在这里提出的“学”的概念,就具有唯物主义因素。接着,连设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何理解“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句话。

 

查看答案

如何理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

 

查看答案

如何理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

 

查看答案

如何理解“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句话。

 

查看答案

如何理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这句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