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面墙:比喻不学而识见浅薄。总丱(guàn):即总角。燕寝讲堂:燕寝,闲居之处;讲堂,讲习之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B.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C.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D.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婚冠:婚礼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20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这里指婚冠的年龄,喻年少。

B.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文中用作仕宦的代称。

C.博士:古代指通晓古今、能言善辩之人。此词亦为古代学官名,又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

D.经文:古代主要指佛教等宗教典籍中的文字,下句中的“注”是对经的注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抓起,效果更好。如果错过了青春年华也不要自暴自弃,晚年学习亦可有所收获。

B.作者认为不要在无益的事情上尽力,对于弄清楚“仲尼居”是在闲居之处还是在讲习之所,纯属浪费时间。

C.学习风气的兴盛或荒废,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而变化。作者在文章中运用衬托的手法来证明这一观点。

D.作者擅长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所举例子丰富而有针对性,使文章说理很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个可。

(2)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1.C 2.D 3.C 4.(1)汉末的风俗盛行以后就不再是这样了,读书人都空守章句之学,只会背诵老师的言论,并用这些来处理当世事务,大概不会有任何用处。 (2)我们应当广泛阅读经典著作中的精要之处,用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能把广泛阅读和专精结合起来,那我也就没什么可批评的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句中,梁朝皇孙是梁朝贵族子弟,是名词词性的,作主语或宾语,不能单独成句。故排除AD。”观“是“观看”的意思,“其”是代词,指他们的,“志尚”是“志向与崇尚”,根据后文“便从文吏”可知,“出身”的意思是,走上仕途,“已后”是“之后”的意思。故“出身”和“志尚”要断开,故排除A。整句话的意思是:梁朝贵族子弟,到童年时代,必须先让他们入国学,观察他们的志向与崇尚,走上仕途后,就做文吏的事情,很少有完成学业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中, D项,“古代主要指佛教等宗教典籍中的文字”错,“经文”是经书或宗教典籍的正文,不仅仅指宗教典籍,还包括文学典籍。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中, C项,“学习风气的兴盛或荒废,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而变化”错,根据原文“学之兴废,随世轻重”可知,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取决于社会是否重视知识的实用性。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第一句得分点:“末俗”,汉末的风俗;“不复尔”,不再是这样了;“但”,只;“施”,用;“殆”,大概。 第二句得分点:“博览”,广泛阅读;“机要”,经典著作中的精要之处;“济”,成就;“兼”,结合“间”,批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2019·福建泉州泉港第一中学期中考)《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思考,却“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

(3)在《劝学》中,作者用木材经墨线比量而取直和金属制作的刀剑经磨砺而变锋利来设喻,引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

(4)《劝学》中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斗折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