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予兄子瞻①,谪居海南。四年②春正月,今天子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予兄子瞻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汉息曰:“吾皆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子瞻:苏轼,字子瞻。②四年:这里疑有误,应为三年,即元符三年(1100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C.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D.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封建时代特指吏降职或流放。

B.讣:指讣告,报丧的文字,用以通告某人逝世的消息。

C.太学:古代设立在地方,用以培养人才、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D.伯:兄弟中排行第一的。古代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伯是老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墓志铭从苏轼之死起笔,突出苏轼死后在当时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可见落笔便见高潮。

B.苏辙在追忆苏轼被贬到黄州后关门读书、挥洒文墨时,用大河奔流之势与文章气势相对比,突出表现苏轼文风为之一变。

C.作者认为苏轼的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苏轼喜欢上了陶渊明的诗作,因而几乎所有陶诗,他都有追和之作。

D.由文中所述“吾昔有见于中……得吾心矣”,可见苏轼早年思想里已有老庄之道,这些思想对他后来虽历尽坎坷仍能乐观旷达奠定了基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2)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1.A 2.C 3.B 4.(1)(他)小的时候和我一起跟随父亲学习,起初喜好贾谊、陆贽的文章,议论古今安定与动乱,不说空话。 (2)他待人,见到好的就赞美,唯恐不够;见到不好的就责备,唯恐不彻底;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并不顾那样做(有无)危害。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文中波浪线的语句译为:后来他被贬谪到黄州,关门幽居,挥洒文墨,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我却干瞪眼而赶不上他。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宇宙事物的真相 “谪居于黄”是介词结构后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杜门深居”的目的是“驰骋翰墨”,而这样一番努力之后,他的文风大变,即 文中的“其文一变”,所以其前后要断开从而排除D项。“如川之方至”是“其文一变”比喻说法;“而辙瞠然不能及矣”是作者与哥哥的水平对比的谦逊说法;“后读释氏书”的主语是苏轼,而“深悟实相”是读后的收获。综合以上 故选A。 2.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项,对“太学”设立的地方识记错误,应是设立在京城,不是“地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对手法的分析理解错误,原文“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是类比的手法,即将苏轼文章气势比作奔流的江河,而不是“用大河奔流与文章气势相对比”。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 “师”,动词,师从;“先君”,文中指苏辙苏轼的父亲苏洵;“好”,喜欢;“不为空言”,句中指“不说空话”。 第(2)句采分点:“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是对称结构;其中“称”,动词,称赞;“斥”,斥责;“如恐”,唯恐;“顾”,考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音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拼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来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点,在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互相激荡中,中国文化应该沿着怎样的道路发展,韩愈给出了自己的方案。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皆以勇毅提出了壁立千仞的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唐代的官学虽仍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就民间和知识界的信仰与风尚而言,佛教实有___________之势,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形类似于战国时期“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的情形。

在这种___________的大势下,韩愈欲“挽狂澜于既倒”,(          )。理论上,他著《原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批判佛老二教的蠹国害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儒家形成、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贡献;实践上,他逆龙鳞,谏迎佛骨,反对官方对佛教的宣扬。

学术史上关于韩愈与佛教关系的讨论___________,谈论的问题颇为丰富复杂。陈善认为,韩愈赠浮屠诸诗文中,不仅没有丧失辟佛的儒者立场,而且有着引导佛子___________、归顺儒道的良苦用心。韩愈为了应对佛老思想的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道统”说法,强调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一脉相传的儒学传统,成为宋代以后新儒学的开山。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皆以勇毅提出了壁立千仞的新见,这些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

B.他对诸子百家的常说,皆以勇毅提出了壁立千仞的新见,这些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

C.他对诸子百家的学说,皆以壁立千仞的勇毅提出了新见,这些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

D.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他皆以壁立千仞的勇毅提出了新见,成为建立其道统思想体系的基础。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靡一时  沧海横流  不一而足  改换门庭 B.轰动一时  沧海横流  此起彼伏  改邪归正

C.风靡一时  海晏河清  不一而足  改邪归正 D.轰动一时  海晏河清  此起彼伏  改换门庭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留下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光辉的一笔,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

B.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因勇毅之力为中国思想文化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C.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

D.以勇毅之力排击异端,护持道统,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孤”是指年幼丧父。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皆不幸早世

C. 以求斗斛之禄    D. 敛不凭其棺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与现代汉语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A.可以为信也 B.成家而致汝 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又可冀其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