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阿房宫宏伟的一组是( ) ①蜀山兀,阿房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阿房宫宏伟的一组是(    )

①蜀山兀,阿房出                 ②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③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④蜂房水涡

⑤长桥卧波                       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从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本题: ①蜀山兀,阿房出。译为: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是间接描写。 ②二川溶溶,流入宫墙。译为: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了宫墙。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是间接描写。 ③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译为: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是直接描写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④蜂房水涡。译为: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是直接描写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⑤长桥卧波。译为:长桥横卧水波上。是直接描写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⑥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译为: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是宫中人物活动,属于间接描写。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阿房宫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自然段,写了阿房宫的来历、外在规模形状和本体建筑。

B.文章第2自然段,写了宫人奢侈的宫廷生活。

C.文章第3自然段,叙写秦的豪奢,秦的灭亡,阿房宫被烧毁。

D.文章最后一段,分析秦国灭亡的原因,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查看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     ______     囷焉______  不何虹______

______     锱铢______)(______              架梁之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语,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注)。参劾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摧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

(节选自《宋史•吕溱传》)

(注)流内铃:宋代官署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花。

B.宰相,职官名。封建时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幕僚,为百官之长。

C.加,文中指加衔,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荣宠。

D.舍人,可指古代随侍在权贵身边的亲近属官,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中指显贵子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书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

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和睦,被诬陷擅借官曲酿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审议,被贬为和州知州。

C.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滴;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豪强奸恶之辈,颇有政绩。

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同时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

(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___。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而不要不懂硬读。不懂硬读,刻意求解,时间长了,________,再读难懂的、枯燥的,人文素养就是这样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而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