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最后两句是该诗的文眼。试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慨。

最后两句是该诗的文眼。试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慨。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智的劝谕、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本句用反问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表达了诗人的抗争。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愁、用歌断愁,而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则是诗人感情的一个大转折,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个急转,“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人精神上的极度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尽情宣泄,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查看答案

湘君为什么要把衣袖、汗衫抛入水中?这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有其他原因?那他又为什么采杜若呢?

 

查看答案

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试作赏析。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举杯断绝歌路难

吞声踯躅不敢言

③吞声踯躅不敢言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水置平地

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