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但,① ,他们认为这些基础研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实际上,② ,因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就是基础研究所产出的新知识、新原理、新定律。同时,基础研究还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因为基础研究特别是实验科学,讲究的是证据和逻辑,靠的是独立思考,而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内核。因此,③ ,对于培养有科学理性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过中国铁路人40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铁路建设硕果累累。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5万千米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铁3万千米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橫”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风驰电掣的高铁,让“双城记”成为城市化生活常态,让“一日达”成为现实场景。
中国高铁还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技术的集成融合。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将如雨后春笋般亮相中国铁路,刷脸进出站、在车上进行移动支付、预定较为个性化的产品都将变得轻而易举。而高铁与地铁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也将更加便捷,( )。
高铁,中国速度;高铁,中国奇迹。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出行工具的变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变革。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第一段中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
B.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C.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徐迟《黄山记》)
D.他们使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您对抗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B.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横”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C.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D.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旅客出行时间大为缩短,出行效率也必将继续大幅提高
B.旅客出行效率必将继续大幅提高,时间大为缩短
C.时间会被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效率必将被大幅提高
D.必将缩短旅客出行时间,大幅提高出行效率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在朝廷里做官要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也要关心国家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先对比自身与同学之间巨大的物质差距,接着表明自己毫无艳羡之意,然后点出原因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庄子》中有佝倭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二人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天界,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尾联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颔联、颈联刻画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
柳宗元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王有明德,世绍显懿。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注)。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笄五年,从于北海王府君,讳某。府君举明经,授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夫人生二子:长曰彝伦,早夭;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先帝弃万姓,嗣皇承大位。公居禁中,谟定命,有扶翼经纬之绩。由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而夫人卒于堂,盖贞元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也。知道之士,为苍生惜焉。天子使中谒者临问其家,赙以布帛。
呜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贞顺以自处,孝谨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上,严肃以莅下。事良人四十有九年,而勤劳不懈;生户部五十有三年,而教戒无阙。年七十有九,而户部之道闻于天下,为大僚,垂紫绶,以就奉养。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然而天子有诏,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论次,终以不及,时有痛焉。是年八月某日,祔于兵曹君之墓。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二千石:汉代郡守一年俸禄为二千石。唐代刺史相当于汉代郡守,故有二千石之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B.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C.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D.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弃万姓”中的“万姓”指“万岁爷”这个称号,“弃万姓”即去世。
B.“为起居舍人”中的“起居舍人”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
C.“加户部侍郎”中的“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掌管财用及户籍。
D.“赐紫金鱼袋”中的“紫金鱼袋”是古代一种官员的服色制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夫人的祖先是汉代的河间王,河间王有美德,他的子孙继承了这种美德,刘夫人也不例外。
B.刘夫人的父亲也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他曾担任过仙居令、光州长史、绵州刺史,并被称为好郡守。
C.刘夫人的儿子王叔文帮助皇帝决定大计,对皇帝有扶持辅位的功绩,在自己的职位上从不懈怠。
D.刘夫人在娘家奉养孝敬父母,在婆家侍奉丈夫、教育儿子,她教育王叔文五十三年,始终没有什么欠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2)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帮 哭
曹文轩
这地方的帮哭风曾一度衰竭,这几年,又慢慢兴盛起来。
办丧事的人家,总想把丧事办好。这丧事要办得让前村后舍的人都说体面,一是要有排场,二是要让人觉得苦、伤心。因此,谁家办丧事,总要请人帮哭。
这年春上,邹庄一位活了八十岁的老太太归天了,儿孙决心好好办丧事。年纪大的说:“南边银娇回来了,请她来帮哭吧。”
村里人知道银娇奶奶会哭,是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她十三岁那年秋天,到处是瘟疫。那天,早上刚抬走她老子,晩上她妈就去了。苦兮兮地长到十六岁。这年春末,村西头五奶奶死了。下葬这一天,儿女都跪在地上哭,银娇奶奶就打老远处站着。这五奶奶心慈,把没依靠的银娇奶奶当自己的孙女待。五奶奶家的人哭得没力气了,银娇奶奶过来了她“扑通”一声在五奶奶棺材前跪下,先是不出声地流泪,接着就是小声哭,到了后来,声越哭越大。她一件一件地数落着五奶奶的善行,哭得比五奶奶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都伤心。她趴在五奶奶的棺材上哭成个泪人儿,谁都劝不起来哭到后来,她哭不出声来了,可还是哭。在场的人也都跟着她哭起来。
打那以后,谁都知道银娇奶奶哭得好。谁家再有丧事,必请银娇奶奶帮哭……
银娇奶奶听来人说是请她去帮哭,一双黑褐色的手颤动不已。“我去,我去。”她说。
那天,她让秋秋搀着,到小河边去,用清冽的河水,好好地洗了脸,洗了脖子,洗了胳膊,换了新衣裳,又让秋秋用梳子蘸着清水,把头发梳得顺顺溜溜的。
数以百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想看看老人们常提到的银娇奶奶,要领略领略她那闻名于方圆几十里的哭。
不认识银娇的,就互相问:“在哪儿?在哪儿?”
有人用手指道:“那就是。”
银娇奶奶被人搀扶着,走向跪哭的人群前面。这时,围观的人从骚动中一下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皆跟随着银娇奶奶移动着。银娇奶奶不太利落地跪了下来,不是一旁有人扶了一下,她几乎要歪倒在地上。她从领口取白手帕时,也显得有点儿拖泥带水,这使从前曾目睹过她帮哭的人,觉得有点儿不得劲。她照例仰起脸来,举起抓手帕的手,然后朝地上拍下,但拍得缺了点儿分量。她开哭了。她本想把声音一下子扯得很高的,但全不由她自己了,那声音又苍老,又平常,完全没有从前那种一下子抓住人并撕人心肺的力量了。
围观的人群失去了平静,开始乱动起来。
钻在最里边的秋秋仰起脸,瞧见了人们眼中的失望,心里不禁为银娇奶奶难过起来。她多么希望银娇奶奶把声音哭响、哭大,哭得人寸肠欲断啊!
然而,银娇奶奶的声音竟是那样的衰弱,那样的没有光彩!
跟大人来看热闹的九宽和虾子爬在敞棚顶上,此刻已失去了耐心,用青楝树果子互相对砸着玩。
秋秋朝他们狠狠瞪了一眼。
这时死者的家人,倒哭得有声有色了。几个孙媳妇,又年轻,又有力气,嗓子也好,互相比着孝心和沉痛,哭出了气势,把银娇奶奶的哭声竟然淹没了。
人们又勉强坚持了一会儿,便散去了。
哭丧结束了,银娇奶奶被人扶起后,有点儿站不稳,亏得有秋秋作她的拐棍。
秋秋觉得银娇奶奶的手很凉很凉……
银娇奶奶死了。棺后跟了一条很长的队伍,但几乎没有人哭。
秋秋紧紧地跟在银娇奶奶的棺后。她也没哭,只是目光呆呆的。
田埂上走过九宽和虾子。
秋秋突然打斜里拦截过去,一下插到他俩中间,用两只手分别揪住了他俩的耳朵,把他俩一直揪到银娇奶奶的墓前,然后把他俩按跪在地上:“哭!哭!”
九宽和虾子用手揉着耳朵说:“我们……我们不会哭。”
“哭!”秋秋分别踢了他们一脚。
他们就哭起来。哭得很难听。一边哭,一边互相偷偷地一笑,又偷偷地瞟一眼秋秋。
秋秋忽然鼻子一酸,说:“滚!”
田野很静。静静的田野上,轻轻地回响起一个小女孩幽远而纯净的哭声。
那时,慈和的暮色正笼上田野……
(节选自《蓝花》,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两段,写出了当地“帮哭”的风习和由来,这既是点题,同时又引起下文,为读者理解后面的文字作了必要的交代。
B.小说第四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写出请银娇奶奶来“帮哭”的原因,介绍了她悲苦的身世,这样写就将故事的前后连成了一个整体。
C.银娇奶奶听说有人请她去帮哭,特意梳洗打扮,换了新衣裳,其目的是想掩饰自己的苍老体弱,以此证明自己还具有“帮哭”的价值。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给银娇奶奶死后凄凉的氛围中点染了一笔暖色,让人感到人间还有真情在,体现出小说哀而不伤的风格特点。
2.文中多次写到围观的人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重点写了银娇奶奶的两次哭,对这两次“帮哭”有哪些不同和唯一的相同实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