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老和年轻,旧与新是中国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老和年轻,旧与新是中国故事的两种原色。今天,许多古老的中国故事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义后重又获得了蓬勃生机;而许多全新的中国故事往往因着其古老智慧而弥散着历久沉香。从始皇驰道到今天纵横万里的中国路,从赵州桥到今天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从张骞出塞到今天横贯中西的一带一路,从本草纲目到今天荣获诺奖的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它们无不散发着古老与年轻,旧与新交相融合的光彩!

你作为一个“00”后,亲历见证了这些中国故事,有怎样的感触和体会?请你以“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阅读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重拾文化,共创未来 ——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 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口号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但传统的文化却与我们渐行渐远。如何重拾文化的厚重感成了每个炎黄子孙所要解决的难题…… 不可否认,西方引导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高科技的享受,但随着地球资源日益加速的耗竭和生物圈环境日益严重的破坏,它也逐渐让人类走向了一条慢性死亡的道路。不仅如此,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世界变小,而人心与人心却逐渐的远离……重拾文化所带来的理智与和谐成了指点人类未来的道路指南针。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其优良部分依然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启示意义。现在看来此问题实在多虑。上至治国,下至为人都有的数不胜数的至理名言——“天人合一”指导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要我们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逝者如斯夫”则给予我们无穷的历史感…… 中华文化首先给了我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早在两千年间孔子就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样一种坚韧的精神才有了我们历史的源远流长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同样带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那就是爱国情怀!一个国家即使再富裕,再强大,也要有忠心不二的人民的拥戴与支持。面对磨难,只要登高而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无数的炎黄子孙必然团结一致——这就是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力量! 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同样是文化留给我们的财富——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指导我们树立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 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同样丰富,其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如此便造就了无数名留青史,顶天立地的英雄核心品质——淡泊名利,不受诱惑,视死如归。激励一代代中国人成就自己的英雄梦想! 当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完美契合时,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解析】试题作文要求以“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为副标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作为一个“00后”,亲历见证着材料中的这些中国故事,所产生的感触和体会。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以“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为副标题写作文,必须按要求完成。同时,副标题确定的是写作中心立意:解读中国故事里的“古老与年轻,旧与新”的思辨关系。“古老”和“旧”主要是指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圣哲智慧,“年轻”和“新”主要是指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所作出的最新创造和巨大成就。选点可以多元,自由,不一定拘泥于材料中的示例,比如:中国诗词、中国匠人、本草中国、中华老字号、孔子学院、国家宝藏、美丽乡村、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制造2025、大国重器、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等等都可切入题旨。本文重在考查二元思辨和演绎思维以及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必须由虚入实,以小见大。写作可自行选择素材,选材的组合方式亦可多元。①一古一今,对比论述。比如:将中国匠人精益求精、代代相传的匠人精神和中国制造2025的科技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相对举,论述“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符合题意。②单选一古,古中有新,进行二元思辨。比如:中华老字号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根基,在今天的新时代背景下,打造中国知名品牌的艰苦历程中又是如何焕发勃勃生机的,以此来论述“古老的中国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同样符合题意。③单选一今,新中有古,进行二元思辨同样正确。谈中国在面对今天的时代大潮,国际风云际会时,提出的各种中国方案,既具有今天的时代意义,展现了中国青春的风采,同时又源自古老的中国智慧,古法论今,充分体现二元思辨的色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某市气象局通过官方微博向市民发布道歉信(见下文),有人认为其用语充满调侃的味道,有失严肃,请用规范、简明、得体的语言改写这则微博的正文(落款不必重写)。要求:不改变原文的意思,不超过60字。

   原约定于今天来的暴雪,因半路气温过于热情,把“白茫茫”变成了“湿漉漉”!这场雪如果下大了肯定不小,如果下小了也肯定不会大,请市民原谅!老天爷不容易,气象台就更难了!具体情况气象台会在雪下完后向市民汇报。气象台温馨提醒:今天下午如果不下雪,明天不下雪的话,这两天就没有雪了。气象台郑重劝告美女们最近几天不要穿裙子,容易被撩。雪是好雪,但风约有五六级且不正经!

    市气象局

    2017年11月20日

 

查看答案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但,①      ,他们认为这些基础研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实际上,②      ,因为技术创新的源头就是基础研究所产出的新知识、新原理、新定律。同时,基础研究还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因为基础研究特别是实验科学,讲究的是证据和逻辑,靠的是独立思考,而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内核。因此,③  ,对于培养有科学理性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经过中国铁路人40年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铁路建设硕果累累。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速度最快、投入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5万千米左右,基本覆盖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铁3万千米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橫”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风驰电掣的高铁,让“双城记”成为城市化生活常态,让“一日达”成为现实场景。

中国高铁还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信、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技术的集成融合。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将如雨后春笋般亮相中国铁路,刷脸进出站、在车上进行移动支付、预定较为个性化的产品都将变得轻而易举。而高铁与地铁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也将更加便捷,(              )。

高铁,中国速度;高铁,中国奇迹。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组,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出行工具的变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变革。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第一段中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

B.信纸上用稚嫩的字体写着:“阿夷(姨),您好!”

C.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徐迟《黄山记》)

D.他们使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您对抗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B.中国将建成围绕“八纵八横”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C.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实现“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D.中国将建成以“八纵八横”为骨架的现代化铁路网,会有更多的人完成“在家门口上火车”的愿景。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旅客出行时间大为缩短,出行效率也必将继续大幅提高

B.旅客出行效率必将继续大幅提高,时间大为缩短

C.时间会被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效率必将被大幅提高

D.必将缩短旅客出行时间,大幅提高出行效率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在朝廷里做官要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也要关心国家安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先对比自身与同学之间巨大的物质差距,接着表明自己毫无艳羡之意,然后点出原因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列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

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庄子》中有佝倭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意志专一,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公事之余,二人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天界,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尾联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2.颔联、颈联刻画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