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每薄暮下管键(_____) ②以杜君言泛讯之(_...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每暮下管键_____

②以杜君言讯之_____

③然犹其首_____

④大盗贼,杀人重囚_____

有连,必多方钩致_____

⑥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_____

⑦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_____

⑧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_____

迩年狱讼_____

⑩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_____

伤肤,兼旬_____

不羁晷刻_____

 

薄:临近,接近。 泛:广泛,多方。 质:抵押。 积:久,习。 少:稍微。 奇羡:赢余,这里指勒索所得的财物。 结正:定罪。 痼疾:不治之疾,残废。 迩年:近年。 昌言:直说。 兼旬:二十天。 晷刻:时刻。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①薄,动词,后接宾语“暮”,迫近。句意:每到傍晚便落了锁。 ②泛,作动词“讯”的状语,副词,广泛。句意:就拿杜君的话广泛询问狱中的人。 ③质,后接宾语“其首”,动词,抵押。句意:但是还要用他的脑袋做抵押勒索钱财。 ④积,修饰名词“贼”,形容词,长久。句意:那些大强盗和惯贼,杀过人、案情重大的囚犯。 ⑤少,副词,稍微。句意:稍有牵连,必千方百计地捉来。 ⑥奇羡,作动词有的宾语,名词,赢余。句意:就与狱吏内外勾结,颇有赢余。 ⑦结正,与“者”构成者子结构,作动词,定罪。句意:那些罪行较轻以及受牵连还没有定罪的犯人。 ⑧痼疾,名词,作动词“成”的宾语,积久难治的病、残废。句意:也要病上好几个月才能痊愈,有的竟然成为残废。 ⑨迩,近;迩年,近几年。句意:近几年来打官司。 ⑩昌言,动词,直说、献言。句意:如有仁人君子,能向皇上直言陈说。 ⑪兼旬,一旬十天,指二十天。句意:只伤了皮肤,二十天便好了。 ⑫晷刻,这里指片刻,谓时间短暂。句意:一时一刻也不耽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

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王安石退居江宁,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这是其中的第五首。②埘:古代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的南面。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诗歌前两句是诗人以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的行走路径写景,并且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C.“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诗歌最后用“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其中“往”指前面的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结尾,回答问题。

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一诗段描写了哪几种人物形象?刻画了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

3.下列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伤离別的景物、处所。

B.“徘徊”一词将月儿拟人化,仿佛月儿对思妇怀着无限的怜悯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做伴。

C.“卷不去”和“拂还来”写了思妇在家辛苦劳作,不得休息,禁不住对在外漂泊的游子暗生埋怨。

D.鱼龙、鸿雁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开头至“但见长江送流水”,回答问题。

1.阅读前八句,找出其中的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八句的意境。

2.根据自己所描摹的画面,概括前八句诗歌意境的特点,并体会其内在意蕴。

3.下列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创制者或说陈后主,或说隋炀帝。

B.皎洁的月色引发了诗人遐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C.“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融入了诗人沉重的历史沧桑之感。

D.最后两句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歌开头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连”字,一个“共”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使人们的视野陡然开阔。

B.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

C.一个“生”字,赋予明月和潮水以生命,展示了潮水明月的静态美。

D.这两句诗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

 

查看答案

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写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